你小时候的样子,就是你长大后的模样。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说,从小看到大。小时候贼眉鼠眼,长大也不是什么好鸟。以前总以为这样的话有失偏颇,荒诞不经的。作为接受了科学教育的我,是常嗤之以鼻,听不下去的,因为这些毫无科学依据,是对我接受教育的挑逗。
后来逐渐接触了佛家的相由心生,福由己造。还有道家的望气之论,甚至于近代的心理学知识,才明白自己的当时的嗤之以鼻,是多么的无知。
老辈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分辨一个人,可惜他们的生活经历,却不是我们的,他们讲的,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以至于老辈人总是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的说着,朽木不可雕也。
数十年的生活经历,是厚重的,也是适应这个他们存在的社会的。他们满心的想要交给我们,我们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当我们受尽了挫折,在南墙撞得头破血流时,才发现原来他们曾经交给了我们规避风险的方法,只是我们忽略罢了。
于是我们便看到许多自我安慰的话,只有自己走过的路才能走的稳,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变得坚强。不经历永远也不会懂得那些生活的经历,不痛过永远理解不了那些伤痕的感觉。他们聚集在一起,褒扬着自己的当初的顽固,却不去反思当初为什么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听听老人家曾经的告诫。规避风险难道不比自己的撞得头破血流更有价值吗?
你小时候的样子,从一方面真的能反馈到你长大以后的模样。当然,你会说这是没有依据的。不,我却觉得这很有分析的意义。
昨天我在家里,偶然碰到的一件事,让我对这种想法更是如野草般疯狂的生长。
在乡村中,小孩子的教育不像城市里有这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大多数是放养的状态。所以乡村的小孩子大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去玩泥巴,可以和不认识的小伙伴一块儿玩游戏,可以去打架,可以去做那些城市的家长们以为危险的动作,而不会被家长们训斥和警告。
可这样的行为有利也有弊,自然这里不会介绍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不同之处。我想描述的是邻居家小孩子的一些行为,以供分享。
邻居家有三个小男孩,平时野惯了,整日不着家。我小侄子在家呆的太无聊,所以很喜欢跟在他们后面,这样显得不会显得一个人太孤单寂寞。我本来觉得这样是很好的一件事,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
昨天小侄子玩累了,就回家了。他们没有,在外面又玩了一会儿,许是少了一个人,感觉无趣,便跑来我家,要找小侄子玩。
其中一个小男孩,用着颇为稚嫩的口吻问我:“乐乐呢,他去哪了?”
我答道:“他累了,睡觉呢?”
我本以为他听了我的话,会离去的。可现实却打了我的一脸,他没有理会我的话,直接往屋子里冲去,我没有拦上。终于让他走进了内屋。
当时我侄子已经玩累了,睡得正香甜。
我跟他说:“你看啊,是不是睡着了,我没有骗你。你也快回去歇一会儿吧。”
他还是无视我,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我侄子,我以为他要叫醒他,正要阻止他。
他却走向了外面,在外面踌躇不行,眼睛盯着桌子上面的零食问我那是不是好吃的。我说是的,是吃的。
我以为他是想吃的,正要拿些给他。他却自己跑到零食近前,不打招呼的自己的拿将起来了。
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身体是僵硬的,一点没有心理准备,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在我反应过来之后,急忙的把袋子从他手里夺过去了。这时他的口袋已经塞满了糖果和零食,我记不得当时当机了有多久,也许只有那么几秒钟,没想到他的手是如此的迅速。
我跟他说没有了,让他走的时候,他的眼睛还在盯着我手里的零食袋子,好像我犯了很大的罪一般,零食是他的,而不是我家的。
在我以为此事就此消停时,没有两分钟,另外两个小朋友也跑来找吃的了。
“吃的呢,你放哪里了”。其中有个小孩子问我。
我说:“没有了,都让你哥拿走了。”
他说:“你骗人,我哥说还有好多呢?在哪呢?”话音刚落就开始翻箱倒柜起来。
我终于屈服了,屈服在了他们的年龄上。分罢了他们零食,他们就跑出去了。
正好我小妹回来,我将刚才的事,说给了她们听。谁知在我还没有讲完时,他们三个小魔鬼又来了。
“零食呢,我吃完了,快给我零食啦。”
我转头看着我妹妹,她也很无奈的笑笑,你拒绝吧,怕小侄子以后受欺负。给吧,却没想到会屈服在小孩子的威压之下。
终于,在权衡之下,我们屈服了,还是给了他们每个人想要的零食,谁叫他们是小孩子呢。
等到吃完晚饭,在院子里聊天时候,他们三个小孩子又来了,依旧是熟悉的口吻。
“我的零食吃完了,给我零食吃,你放哪里了。”
一如往常,屈服,沉默,然后在他们走后将零食收好,此时已经少去了小大半,全都进入了他们的口腹之中。
许是他们吃够了,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家人把门给锁着,所以他们失去了作案的可能,也有可能是他们想着今天去的太多了,要留着明天再去,这样细水长流。
反正他们今日算是不来了,终于不来了。
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分辨,剖析小孩子心中的想法。他们是单纯的,是没有心眼的,只是后天在潜移默化中,他们被添上了各种的想法和行为。
也许诸君只是笑笑了之,并不会有什么内在的深层想法,但我是怕的,怕他们一直这样长大去。
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人,只是知道生,却不懂得如何的教育子女。中国的父母们,只是负着了生的责任,却没有尽着教育的义务。他们给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却不告诉他们生存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当然这一行为在当今的中国已经大为改观,我们不但负着了教育的责任,反而是大大的负着了教育的义务。只是在某些地方,某些家庭,却没有这个意识。也许是有的,只是他们将自己的为人的行为潜移给了他们。
我不能贬低我的邻居,毕竟往后余生,会有许多年的岁月,我们要相依为邻的。
我只是想用这个例子,说明着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小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因为小孩子还小,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就松懈着对他的教育和沟通。在他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更应该告诉他那些是应该的,那些是不应该的。他们没有对和错的分别,我们却不是,我们要告诉他们,他们需要做什么会得到我们的夸赞,做什么会被训斥。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小时候你不教他,也许多年以后,等到他走入社会,社会会代替我们教育着他,到时候社会不用像我们这般,用温和的方式还顾虑着他的内心感受。
你小时候的样子,就是你长大以后的模样。也许在这句话中,应该再加上限定的语言。后天的教育的好与坏决定着你长大后的模样。
古话说,生儿不养,断指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这个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养育,更多的是教育的教养。
生而有教,教而优养,养而能成。这样的小时候的你,也许在长大后会变成你不认识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