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我看人间事,热爱作首诗

生活的平庸是否让你痛苦不堪——《颐和园》观感

2018-06-02  本文已影响34人  Allen的光影天地
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喜欢的歌手林宥嘉有着一副迷幻嗓音。在电影领域,六代导演娄烨的作品同样迷幻至极,晃动的镜头,灰蒙的调色,有时快速凌厉的剪辑,配合恰到好处的音乐节奏;有时缓慢压抑的长镜头,携带灵魂抽搐般的疼痛,诡异地呈现一种裸露着生命的真实感,浸着浓郁的个人风格。不例外,颐和园依旧贴着娄烨标签。

颐和园海报

关于这部影片,周边新闻着实不少,比如导演私自携带作品参加戛纳被广电封杀5年之余,又比如其中大胆颠覆的做爱镜头以及国内首次涉及六四学潮事件,甚至被卫报称为政治情色影片。

那这部文艺属性极强的电影,导演到底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作为亿万人群中小小的电影爱好者,我更愿意相信导演自己的话:所有这一切就象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一样。所以我觉得就是说爱情实际上是整个世界的一片叶子—如果整个世界是一棵树的话,爱情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那么,一片叶子上面你就可以读到整棵树的信息。所以,不用这么麻烦,我只要表达爱情就可以了。我说清楚了爱情,也就说清楚了这个世界。

以前我看电影,总是想追求一些所谓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心灵洗礼。后来我意识到生命是活出来的,于是眼睛开始转弯了,开始在脑海中存储让我感官极致享受的场景。

有一场泛舟昆明湖的戏拍得极其唯美。镜头先是放近,迎着落日的余晖在两人脸上切换,然后镜头拉远,同时逐渐缓慢转动,时间却迅速流逝,转过180度之后,月已升至半空。这段的镜头语言表述得极好,入木地传达恋人在一起时光的飞速流转。同样这也算全篇唯一一处与颐和园相关的片段。或许这段就象征着导演心中最完美的爱情。


昆明湖泛舟

蒹葭是一种描述爱情的植物。老师在课上开始朗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候,窗外斜阳洒进来,贴着余虹半张脸,她迷离着眼神,缓缓转向窗外,看见漫天的柳絮在金色的光里跳舞。


蒹葭苍苍

不落俗套的影片,总是让你出乎意料。余虹独自在高楼边缘徘徊,楼下经过的好友李缇跟她讲“真的吓坏我了,我以为你会跳下去”。没想到一语成截,数年后的李缇靠着天台,微笑着将身体轻轻向后一仰。乘着下午四点的阳光,她的灵魂脱离引力,与前一秒扑棱棱飞过的白鸽一起起飞寻找自由。

女主身上同样有着敏感者天生的抑郁与神经质,她情感的倾诉对象是日记本,电影通过独白的形式呈现出来。郝蕾低沉忧伤的语调,使人不自觉地陷入她的情绪。这里节选了几段,感受下追索欲望和浪漫天性的女主。

我想,编剧去写诗的话,一定同样有一番造化。

好的电影一定是画面,语言,音乐三者水乳交融的。

这部电影的悲剧、哀伤色彩,音乐功不可没。即使在最欢乐的场景,背后仍是笼罩着钢琴淡淡的幽怨声。

尤其想要夸赞的是电影的片尾主题曲,大提琴哀怨舒缓,定音鼓刀刀入肉。与影片情绪完全契合。画面里是余虹看着昔日爱人头也不回,疾驰而去。看完电影本能第一反应就是去搜原声带。

记得在《春光乍泄》的片尾,同样体验过这种感觉,同样的效果,同样丝丝入扣的音乐。唯一不同的是,伟仔站在伊瓜苏瀑布下,极其王家卫式的道出一段经典台词。而本片在前面这么多次的旁白后,这段反而选择沉默处理。


最后以李缇的墓志铭作为结束:

无论自由相爱与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憧憬光明,就不会俱怕黑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