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晒”不幸应该算得上是祥林嫂,那么常晒成功算不算祥林嫂呢?
常“晒”不幸应该算得上是祥林嫂,那么常晒成功算不算祥林嫂呢?
今天,看了一篇晒女儿考上清华大学被踢出群的文章及作者评论,不知诸位怎样想,我只想弱弱问一句:“晒”不幸应该算得上是祥林嫂,那么晒成功算不算祥林嫂呢?
以下摘录某篇全文(不是一篇说这事的),大家先看再说。
晒女儿考上清华大学被踢出群,先晒后撕,都是成功学害的
人民日报09月10日 06:58
戎国强
“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把母亲的友谊小船扇翻了。虽然这是个人之间的小事,但是,类似的自炫及其引起人与人的矛盾,不时有所耳闻,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则是当下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值得一说。”
人民日报公众号最近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姓郭的母亲,因为女儿考上了清华大学,就在自己的同学群里晒出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并且说: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没想到,不但没有引来大家的称赞,反而被群主(也是前班长)踢出了群。她想找班长理论,班长已经把她删除了。这位班长的儿子今年也参加了高考,但是没有考上好大学,情绪正低落,看到郭同学在那里晒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忍无可忍”了。
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把母亲的友谊小船扇翻了。虽然这是个人之间的小事,但是,类似的自炫及其引起人与人的矛盾,不时有所耳闻,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则是当下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值得一说。
作为一个母亲,为自己的女儿自豪,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常的自豪之外,如果能想到,有人考得好,就有人考得不好。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心里肯定难受,那自己就别拿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去刺激人家了,自豪感就节制一下吧。反过来,那位班长,也不够大气、包容,自己孩子考得不好,就看不得人家孩子好。利用群主身份把同学踢出群,更是失态。如果有一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包容,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不会闹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双方看似矛盾,其实心理则一:虚荣心太盛。只是一方虚荣心膨胀,另一方虚荣心受挫,在同一个群里对面相撞,就撞出火花来了——他们都是成功学的受害者。为什么成功学容易导致这种矛盾呢?成功学判断、衡量人生的最高标准或唯一标准就是现实社会中的成功,这种成功都是可以换算为数字和各种名号、头衔的,不能“数字化”,不能用头衔来表示的事物,比如一个人的涵养、素质,都是不值钱的,没有价值的。一个社会有形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成王败寇的标准来看,别人的成功就是我的失败,成功者在失败者眼中就是敌人,为追求成功而让别人失败也理所当然。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人与人之间理解包容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红楼梦》里探春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话用在一些成功学信徒身上也合适。像郭老师被踢出群还算是温和的,有的甚至还动起手来。这篇报道里就提到发生在浙江天台县的一次类似冲突。老王在单位里总喜欢说自己儿子平时并不是很用功,但是中考考上了重点高中。同事老李的儿子跟老王的儿子是同学,中考只考上职高。老王每次说儿子考上重点,对他都是刺激;终于有一次两人争执起来,老李打了老王,事情都闹到派出所里去了。
以上文章观点也不无道理。我只在这儿略略补充两点。
其一: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提到的祥林嫂,祥林嫂的特点是:爱唠叨,总是反反复复说同样的事情和话。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一次二次甚至三次人家可以同情她安慰她,但多次以后呢,人家会躲着她,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说实在话,经常把成功拿出来“显摆”也是同样道理。我看了同样的事件是她女儿考大学之前其经常晒她女儿的优秀业绩在同学群里,大家可想而知,如果你所在群里有人一天晒这些,你会有啥感觉?会不会想把其赐出去——要么自己潜水算了,那还叫群吗?先不说班长的儿子也是这一年考大学,她那么多同学年龄都差不多,他们的子女有可能去年考了,有可能前年考了呢?这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我说被踢出也是活该。
其二:说真的,有这样的女儿是应该值得炫耀,但她不能把同学群作为其炫耀的平台。当然,她不会拉着一个不认识的人炫耀:我女儿"不得了”,考上了清华。人家不认识她,凭什么要分亨她带有炫耀成份的喜悦?反过来说,就算是熟人,就算是同学群,难道就有义务来承受她的炫耀吗?退万步说,女儿考上清华算成功,晒吧,那有人挣了几千万,算不算成功,也拿来晒,有人当了老总公司上了市,也拿来晒。……这下热闹了。成了同学炫耀群!试问这样的群谁能呆得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万万不要成为“祥林嫂”!
其实说那么多干啥,千言万语一句话:同学之间,不攀比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