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简友广场哲思

唠叨是爱,还是害?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嘻哈6666

昨天,我的微头条《孩子是神,我们要多听孩子的》提到老公的唠叨,让我和儿子烦不胜烦。

一位文友留言:

家里好像总是需要有一位唠叨一点的,不然整天总是静悄悄的,缺少温馨感。作为家庭的一员要容忍对方这样的唠叨,等我们老了就知道了。

我简直被这位文友惊到了。

我回复他:

哈哈哈,这样一想,唠叨也是挺好的。因为每一句唠叨都满含着爱和温馨。[灵光一闪]

我不知道我的正话反说,他能否领会其意。于是,追加一句:

可是话说,要想温馨,唱歌不好吗?拥抱不好吗?不如改唠叨为爱的表达,比如说:“我爱你!”或者“你在我心里最棒!”或者唱首歌也好吧!唠叨不是爱,是伤害。

他回复我:

国人表达爱的方式可能就是唠叨。

我立马回他:

中国式表达爱。

他:

换一种说法可以吗——西方人表达爱的方式也许不适合很多中国人?

我:

是的。我们中国人表达爱的方式含蓄,不喜欢这样直接热烈的方式。但也不能用唠叨表达爱呀!话说谁喜欢唠叨,举个手。

颇有点针锋相对之势。

他:

说笑话呢,你认真了。不过,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夫妻之间,爱侣之间,爱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唠叨。14亿中国人中可能有一半是这样的,对吧?

我:

是啊,不过,真得改。比如,我就不断觉察,杜绝了唠叨。虽然我生长在唠叨的环境,但我愿意改变。因为,我知道唠叨的危害。我更愿意对我儿子说:“我爱你宝贝!”嘿嘿,我是认真的。

他:

我老了,不和儿子唠叨,开始和孙女唠叨了。哈哈!

这下,我彻底缴械。他赢了。

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把唠叨当成爱,伤害别人不自知?

我承认,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喜欢打着爱的旗号,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别人唠叨个不休。

然,大多数人这样做,就是对的?就该习惯成自然?就不值得反思,甚至改正?

这实在是惰性使然下的麻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想必,见到唠叨之人,听到唠叨之话,我们耳朵嗡嗡,头脑发炸。本能的想逃避,想远离。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吃饭,听到唠叨,你如梗在喉,饭变得难以下咽;正高兴时,听到唠叨,你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遭遇泼来的冷水,哧的一声,喉头变得发紧……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唠叨的声音,犹如苍蝇蚊子萦绕在旁,令你不胜其烦,只想一拍为快?

如有,既然我们都不喜欢被唠叨,那为什么要将它加诸于人?如没有,则说明,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唠叨声中,日渐麻木,日渐远离了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习得此种行为,对别人也唠叨起来。

唠叨,说到底,其实是对别人的不信任。认为自己不唠叨,别人就不知道。

然而,唠叨不但不起任何提醒、教育的作用,反而令人反感,引发对抗,降低在别人心中的威信,破坏彼此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有个超限效应的经典故事:

马克·吐温某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演讲终于结束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未捐钱,还从盘里偷了2元钱。

唠叨的坏处略见一斑。

我再讲一件发生在我们家的事。

在我们家,我的老公几乎天天都要唠叨。这给我和儿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但又苦于无法改变老公,我只得告诉儿子,爸爸唠叨的毛病改变不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看法。不然,痛苦的是我们自己。

我告诉他,爸爸唠叨,不是我们不好,而是他看不见真实的我们,他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担心。

就在昨天,老公跟儿子玩得兴起,让儿子踩在他的脚上。他抱着儿子向前走,称其为亲子运动。儿子踩在爸爸的脚上,尽情享受着父子之乐,高兴莫名。

游戏玩结束,儿子意犹未尽,靠在阳台的窗玻璃上眺望楼下,一脸幸福样。

这时,老公一声吼喝,让儿子赶紧过来。说把玻璃撞坏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沉浸在高兴氛围的儿子,突然遭到老公的吼喝,扫兴可想而知。

也许是有了对抗,儿子没有动。

于是,老公的唠叨又是汹涌而至。

从高空坠物的危害谈起,谈到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扯到不知从哪儿看到的案例,不时总结,此种严重后果,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入刑……

从老公的唠叨开始,我就选择了沉默。但老公的唠叨,声声入耳,句句扎心。我在一边感受自己的难受情绪,觉得自己简直坠入了一个无边的深渊,黑暗漫过头顶。更别说,一直受着老公训诫的儿子,心情的糟糕可想而知了。

儿子就那样呆在那里,表面漠然,实则内心难受至极,郁闷至极,又无处发泄。

重复又重复,强调又强调,好不容易,老公唠叨完,最后还不停问儿子:“你记住没有?你听到没有?你知不知道这个危害?”

可怜的儿子,已经不想跟爸爸做任何争辩。

他知道,爸爸最擅长做的事,就是在他吃饭的时候,在他玩的高兴的时候,在他要睡觉的时候,来唠叨数落他,比如,吃饭没吃相;比如,要注意安全,否则,“乐极生悲”;比如,不能睡太晚,刷牙要刷干净……

总有唠叨的借口,总有数落的理由。

爸爸唠叨完了,儿子垂头丧气走进屋,一言不发,倒在了床。我看见,儿子的双眼,已经噙满泪水。

儿子用沉默,对抗着老公的唠叨,但他终究是败下阵来,内伤很重。

刚刚还丽日晴天,儿子的一个动作(其实,我看得很清楚,儿子的肚子不过是轻轻地挨着窗玻璃。难道靠一下,窗玻璃就会掉?那岂不是豆腐渣?)招致老公疾风骤雨般的唠叨,天空立时变得乌云滚滚,气压抵得令人窒息。

老公不过是因为太过紧张和担心,而看不见真实的孩子,看不见真实的事情。他所看见的不过是心中的幻像罢了。把自己吓得不轻,把别人批评得要死。

他惧怕高空坠物而自惊自吓到了此种程度。他不过是借由唠叨儿子来排解自己的恐惧和紧张罢了。

你说,这是出于爱吗?

绝对不是。

你的话都是正确的,但我就是不听。因为你说的过多,你说话方式太讨人厌。我不但充耳不闻,还很恶心和抗拒。你的唠叨,就像不受管控,随意排泄的屎尿屁,污染空气,让人生厌。

唠叨,也好像一支支隐身小刀,伤人于无形。扎不死你,但会扎伤。伤也许细微,自己和别人看不见,但你就是很疼,很难受。

经年累月,问题积累,终将爆发。

唠叨不是爱,是控制,是伤害。损人不利己。

愿你我,都能免受唠叨的伤害,也不要用唠叨去伤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