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023: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是关于孝的四条问对的第一条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宗主。他父亲临终时,要他以孔夫子为老师。他问孔夫子什么是孝。孔夫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孟懿子没答话,可能没听懂,总之这对话就结束了。孔夫子这回答,本来是专针对他的,他不答话,孔夫子后面一肚子话就没法倒出来了。所以他要找别的地方倒,才能把这话流传出去、流传下来。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御”,樊迟给孔夫子驾车,夫子就跟樊迟聊天。孔夫子对樊迟说:“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就是不要违逆。
【樊迟曰:“何谓也?”】樊迟问:“先生此话怎么讲呢?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夫子说:“父母在的时候,按照礼节侍奉。父母去世的时候,按照礼节安葬。每年的祭祀,也不违背礼节,这就是孝。
孔夫子这里,主要是指葬礼、祭礼,你若太简略,是不孝。若太过分,则陷父母于不忠不义,也是不孝。因为当时三家的葬礼祭礼,都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之礼,有时甚至用天子之礼。这就是不孝,也是乱政,鲁国之乱也由此而起。
我们在优秀的电视剧中,我们能看到,在封建社会,子女早请安,晚汇报,这是礼节,尤其是在宫廷剧中最为常见,这是“事之以礼”。几乎所有的古装电视剧中,新婚夫妻,第二天早上,要给公公婆婆请安喝茶,这也是“事之以礼”,我们现在人结婚,特别是农村,新婚夫妻要拜堂,要敬茶,改口,这更是是“事之以礼”。只是我们现在,没有什么繁琐的礼节,但是也不意味着子女可以僭越,没了规矩。所以对父母不尊不孝,就常见于,对父母大吼大叫。
这点我虽然没有做到,也在边缘游走。看着我的父亲,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到了晚年,长达一年的铺垫,我只是提到又复发的苗头,她居然要晕过去,我姐姐和姐夫,突然把我骂了一顿,也庆幸他们反应快,不然真就躺下了。
本来想着,那么久的铺垫,可以告诉他真相了,在这最后的十天半月,可以弥补下遗憾,做自己想做的,但是不想,接受不了,变没说了,他自己也是天天手机不离手,由于我内心觉得这是浪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有些儿着急。
前两天,知道他唯一的兴趣是钓鱼,找了水库的熟人,特意让他随心随意的钓一天鱼,并且约好了,那天来都行,我饵料都买好了,可是他就是不去,只愿躺着玩手机。而后我与妻子商议,这便是没有志向的可怕性,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被诱惑,迷恋某些东西。不管他了,可是最近几天,看着他身上出现了紫斑,也就意味着,大限将至,我真的很着急,如果这样下去,如果真的白血病病发,那就是2小时到2天的时。
今天朋友金科分享:早上好,说个有意思的事情,抖音创始人张一鸣自己是不玩抖音的。他认为: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人划分为两类:活在现实中的少数精英和围绕着一个东西转的大部分人。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
但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作为这个社会的进步精英,以上内容与君共勉。
我的回复是:不是大部分人,而是所有的人,如果觉得不严谨,可以加个周期。张一鸣所说的大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的愚民,而所谓的精英,也同样围绕一个东西,那便是志向,所以他们往往分秒必争,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
所以说,生,事之以礼,很难,我们可能稍有不慎就没有做到位。
至于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敬神如神在。我们遵循逝者的意愿,按照拟定的礼节办葬礼就好,不过我自己会认真写一篇悼词,为逝者送别。不为其他,只为让自己记着,让孩子们记着,逝者的留下的光明。祭之以礼,到了忌辰,不管什么事,雷打不动,回家忌辰,这就是足够了。当然死后做什么,都不如生时,多做点,当然如果真的境界差距很大,沟通不畅,俺就少说话,顺着来就行。
特备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属八宝先生,实名:王亚辉,如有合作敬请简书联系。
求点赞!求关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