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
2016年8月3日清晨,从武昌火车站走到首义公园,看见那满目苍翠,呼吸着新鲜空气,一夜的舟车劳顿烟消云散。
公园里穿梭着、聚集着各个年龄段的晨练者,或唱、或跳、或跑、或太极。从蛇山山脚到山顶,从地表到树梢,处处洋溢着生机。如今这般美好生活,想必定是百年前辛亥革命前辈先烈所期望的,如何能不珍惜。
半路下山去了家肯德基吃早餐,在那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进店后看见点餐的人不多,排着两排稀松的队,包括我在内的四五个年轻人,一个老年人,一个小姑娘。在最后面抬头看着标识牌上的食物,就想为什么早餐没有新奥尔良烤鸡腿堡。
突然排在最前面的小姑娘被人推了出来,扶着柜台才没至于摔倒,定睛一看是那个老年人推的。小姑娘带着哭腔的对他喊为什么推我。老年男人气势汹汹的说着什么,带方言具体没听清,根据他们的对话分析是他嫌小姑娘点餐时间久了;但其实小姑娘已经点好,在等配餐。
小姑娘哭着跑了出去,在场所有人大概都跟我一样以为事情结束了,但不到半分钟,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应该是小姑娘的父亲冲了进来,开始跟那老年男人争吵,在店员的劝导下并没有发生肢体冲突。老年人自知理亏,在小姑娘的父亲抓起他放在柜台上的钱甩在他身上之后,灰溜溜的走了。
小姑娘还在抽泣,她父亲对她说了一些话,大意如下:你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不用因为影响这里的秩序而自责。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坏人,不分年龄、性别,但毕竟是少数。你看,周围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没有一个人帮那个老人说话,那就说明他是错的,你是对的。然后领着小姑娘出去了,在门口停电动车的地方还说了些什么我再不得而知。
说真的过了这么久,这对父女的模样早已记不清楚,但他说的这些话,尤其是那句:“他们没有一个人帮那个老人说话,那就说明他是错的”,真的是让我既感动又敬佩又羞愧。
他没有怨愤我们没人站出来帮忙,反而对世事懵懂的女儿灌输了正能量的思想,至少让她觉得我们的做法不是冷漠。搜尽脑海的印象里他只是一位衣着普通、身材略胖、斜挎着包、骑着电动车上班顺路送女儿上学的平凡的父亲,除去情绪激动时与老人的言辞,他对女儿说的那番话体现出的修养,真真胜过世间无数。
也许有人觉得有修养是不会跟那个老人争吵的,但是要分情况。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当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大人欺负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是冲上去开撕,还是忍。很明显,这位父亲选择了前者;我认为他做的很对。父母除了言传身教,更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就算孩子做错了,也要由自己负责教育。别的大人欺负孩子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忍,那对孩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假如,那个小姑娘被老人欺负了,我们没有人站出来说句话,她的父亲进来再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软言好语;事情确实很容易就结束,但孩子的感受更是被忽略。想想她到了学校,一个人无可倾诉,会想些什么。
这位父亲很勇敢,他用行动告诉女儿,正义是会胜利的。向他学习。
每次想到这件事,我总是又羞又愧。想当时如果我能站出来帮助小姑娘,那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不是会更美好。我总觉得自己很勇敢,用跑步、拳击锻炼着身体,经常幻想各种见义勇为的场景;但这件事之后我明白,勇敢不仅是肉体上的强壮,更多的是精神的强大,进而带动行为。要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能帮助到别人的能力,要清晰的知道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勇敢。
2014年4月底的一天,一位相识的同事下班之后在去买菜的路上发生车祸,医生努力的救治却终究无力回天,她再没有醒过来。她对象说车祸后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她就在马路上躺着,身体抽搐着,没有人上前帮忙。地方有些偏僻或者道路拥堵,救护车来得晚算也怨不得;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事后要求肇事者赔偿遇到的困难暂且不表;我就在想,她躺在马路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想到的是什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是不是更多的不甘,还有那么多来不及。再次说一句:姐们,好走。
没有人上前帮忙,可能是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忙;但更多的事实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前两天百度V百科第505期的文章是《国人为何如此冷漠?》。挟尸要价事件、护栏卡头事件、小悦悦事件、深铁事件、和颐酒店事件等等,看的我浑身发冷。为何,到底为何?有网友说:内地人喜欢“一边在别人经历灾难时漠不关心,事不关己,一边在自己受灾时痛哭流涕,抱怨别人冷血无情”。
文章分析了原因,在社会现实方面,家长总教育孩子少管闲事,法律对个人(行善)权益保障并不完善。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历来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家族,人们最主要的关系是家族中的关系;及至现代,人口流动加剧,以地域及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关系受到强烈冲击,在陌生的社会里,面对非亲属关系,冷漠现象就更容易发生。东汉年间“党锢”之祸造就的隐士文化传承下来的自我保护的态度,也当属原因之一。
在去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天搜索相关信息,看到一个段子:两个日本人为什么能杀十个中国人。因为在杀第一个的时候,其他九个人就想跟我有什么关系;在杀第二个的时候,其他八个也都想跟我有什么关系;以此类推,其实不是杀了十个人,而是一个中国人,被杀了十遍。
想了很多,事实更多,但写得很少。现实要认清,但不能认命,我相信这都是可以改变的。用社会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先进典型,提高人们、至少年青一代的思想道德觉悟;与此同时,还要依靠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真正保护行善个人的合法权益,让勇敢的人,放心大胆的去做正义、善良的事,社会怎么能不美好。
从自身做起,虽然是最微小的单位,但要像张纯如一样,自始至终坚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要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
参考文献:《国人为何如此冷漠?》—百度V百科第505期
注: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作者,历史学家;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2017年2月22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