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227/300】《当我遇见一个人》
【快速阅读227/300】《当我遇见一个人》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你必须去感受,才能获得疗愈。看见是疗愈的开始,看见是真正的爱。
第一章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如果顺从天性的亲密育儿反而会使妈妈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她的心里一定有一个糟糕的内在婴儿。母婴关系的影响会伴随我们一生,认识它,我们便有自由去改写自己和孩子的命运。陪伴我们自己,回顾生命最初。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故事多一分理解,对孩子就会少一分评价和要求,多一分看见和疗愈。
1、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孩子越小,与扶育者的关系对其一生的影响越重大。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最难疗愈的是母婴关系中的创伤。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关注与回应。没有回应,孩子的世界将是漆黑一片,而亲密也可以疗愈一切。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2、孩子夜哭,因为需要你。可能是感受不到妈妈的存在,顺着母亲的本能去安慰TA。妈妈平时多去感受婴儿,去联结,让情绪自由流动。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用心灵去生活。父母自己内心安静,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睡着。不存在婴儿,只存在母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婴儿都无法单独存活,婴儿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精准地反映母婴关系的质量。
真正的陪伴是身心临在。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3、孩子最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父母看见真实的自己。婴儿是父母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婴儿是极其敏感的存在,他像镜子一样反映父母的内心世界。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的内在婴儿,亲密育儿收益最大的是妈妈。照顾好自己,及时求助。真正的陪伴是身心临在(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不应被阻止,而是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跟随婴儿,跟随当下这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4、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及时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不必勉强,跟孩子解释原因即可。放下焦虑的头脑,不在评判孩子,以一颗谦卑之心,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享受当下的生命。因为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学会享受当下的幸福。
5、退行,内在疗愈的种子在发芽。尽量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允许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强迫他对其他人友好。允许退行,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有成长在进行。
第二章 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打扰,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的大智慧。父母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若父母用自己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孩子的出生,是来引领我们回归心灵的生活。培养一个天才很容易,父母只要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教导孩子即可。
1、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有着神圣的内在规律,孩子会天然去体验各种事物,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
2、限制是伪造的爱,父母可以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要避免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限制孩子,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越禁止越逆反,学会正向给孩子下指令,例如(我让你“不要想一头粉色大象”,可是在你脑海中留下的确实一头粉色大象。正向表达去想一头灰色大象,明确说出你的目的)。
3、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孩子无需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放在孩子自由发展,他就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规矩只有在涉及两个以及以上的人的时候才有意义。脱离感受的规则冷冰冰,规则不是被训练要求来的,而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给孩子的爱,再多也不为过,两个清楚自己感受的人之间自然形成规则,而且是流动的、灵活自在的规则,我们要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
4、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请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的无限可能。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爱。真正的好习惯其实无法靠训练养成。若有充足的爱流动,孩子的好习惯会自然呈现,无须训练。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自发、自然的选择。任何顽固坏习惯背后都是在呼唤爱。
5、不期望改变。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当我们有了足够高的觉知,就会发现每个人当下的体验就是他最需要的体验,而只有无评判的觉知和关注,才会点亮对方的心。
6、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看见孩子的闪光点,正面去强化。
7、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改变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我们不用抱怨社会,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第三章 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父母和孩子建立怎样的沟通模式,孩子在未来就会重复怎样的关系模式。无所隐藏,正是精神分析所做的事,然而让真相呈现的,并不是分析,而是爱的照见。请用最大的善意呵护孩子无所隐藏的状态,莫要让评判裹住他的本心,莫要让他因受伤关闭心门。关上的一刹那,我们就真的错过了。
1、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类型:共振互动型、以母亲为中心型、无关反应型和情感逆转型,其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共振互动型,婴儿自主的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母亲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
2、不评判,只确认感受。如果父母是在“无关反应”和“情感逆转”的环境中长大的,那么很难与孩子产生自然丰沛的情感呼应,但至少可以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反应模式。拒绝不等于伤害,让孩子受伤的是附带的评判,没有评判的拒绝,没有委屈的付出,爱依然可以流动。
3、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如果父母制止和评判,就会让冲突真正的变成阻碍成长的坏事。不出现危险家长最好不干预和评判。
4、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陪伴时间的多寡,而在于陪伴质量高低,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陪伴对方。通过觉知培养陪伴的品质,父母要通过自我觉醒与成长提高陪伴的品质,更好的活在当下,更好的临在。不改变,才能真正的陪伴。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看见我们头脑中想像出来的“正确”的对方。通过觉知培养陪伴的品质:觉知头脑中的妄想,真正的共情,和对方交谈,交谈的核心是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对方而不是自己的想法。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禁止孩子表达情绪,是造成孩子意识和潜意识的分离,这才是形成心理创伤的基础。
第四章 会痛的不是爱
轮回有巨大的推动力,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我们在意识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潜意识却总在制造相同的陷阱。有的父母秉承“爱与自由”的理念,却经常遭到周围人的攻击,这是因为人类潜意识。没有觉知的人看不得享受爱与自由的孩子,那样会触发他们旧有的创伤。做好父母,需要强大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意愿,然后像母狮子一样充满力量,捍卫自己的孩子。
1、没有界限,只因缺乏爱的能力。没有界限,不是因为无私;没有界限,哪怕是付出,也是自私的行为。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只有当别人希望听取我们的意见时,我们才真诚的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好心必然得到善意的反馈。
2、孩子不必为父母的错买单,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孩子无须为父母的选择承担后果。
3、可以不原谅父母,我们不是一定要和父母修复关系才能自我成长。父母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真有能力真正看见孩子,但我们依然可以成长,并且拥有爱和不爱父母的自由。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孩子的性格。
4、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温和而坚定地“反控制”,做自己,可以参考《不要用爱控制我》。家庭秩序不可错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定海神针”。告诉孩子父母的事会自己处理,跟你没关系,孩子会有踏实的安全感,能够专心发展自己,同时学习到父母自我负责的态度。
5、在人的攻击行为背后,是对爱的强烈渴望——渴望有一个人能够宽容自己所有的攻击,能够无条件的爱自己,能够把自己从无尽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有已经发生的苦难,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觉察是起点也是终点。把能量集中向内,觉知自己的情绪感受,安抚自己的内心婴儿,所有对别人的指控,都是自我指控。孩子是帮助父母走向自我认识的桥梁,有意识的逐步提升觉知力,是做好父母的根本法。抗拒让能量固结,而接纳让一切自然流动,呈现完美的安排。觉知就是全然的体验。
第五章 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破除潜意识中的限制性信念,未来的发展才不会受制约。
1、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若父母没有觉知,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未来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童年的匮乏影响孩子的一生。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
2、认为自己值得,财富就会追随你。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所有关于成功的信念都制约你成功。
3、给孩子丰盛的人生:听见孩子的欲求;及时回应,诚实回应,无条件给予。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创造接触满足,满足后退回。守住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