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不上班?你怎么不买车?

2022-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建琪觉醒

前一段,把妈妈从老家接到深圳一起居住。

看到我中午在家做饭和午睡,妈妈问我:你怎么不去找份工作?这样可以早上9点去,晚上5点下班。

带妈妈出门,妈妈又会问我:你看谁谁都买车了,你怎么工作这么多年,买个车都买不起,还要打车?

每当这时候,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她。因为我知道妈妈是非常爱我的(甚至非常溺爱),这么多年,依靠微博的收入供我读完大学,甚至我太太觉得我没有变成妈宝男,简直是奇迹,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我大学毕业,我几乎没有做过饭洗过碗。当然,这两个问题,妈妈已经重复问我10年了。

妈妈常常觉得我生活过得很不好,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没有车。我也试图从妈妈的角度来理解,什么原因她会这么认为。

我妈妈在过去68年里面,几乎没有离开过老家小县城,除了她之前上班的工厂组织的旅游,以及看病或者陪我父亲看病等住过上海等地的医院之外。她因为家里穷,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然后就是种地,后来进工厂做普工,十多年后工厂倒闭后下岗,接着就是到处打零工,主要工作就是扫地,做饭,搬杂物。

妈妈其实一辈子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失地农民到失业工人,她身边的朋友圈也基本是类似的情况,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妈妈经常念叨,你要是能去村子隔壁的橡胶厂上班就好了(这个厂过了几年就倒闭了),因为我妈妈觉得做农民看天吃饭,很没有保障。工厂是按月发工资的,更有保障。

其实有一个人生阶段,面对妈妈的期待,我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我自己在上海读完了研究生,但是工作不顺,另一方面,妈妈希望我考个公务员(自从我研究生毕业,我妈妈对我的期望值由普通工人升级了),尽早结婚,可以回到小县城安稳生活。而我自己既没有人生方向和规划(我只是渴望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却没有方法),也没有可以请教的老师(我的朋友圈基本都在知名外企上班,或者是公检法机关)。

其实这些年,我遇到很多类似我这种情况的朋友,其中以小城市或农村出生的女生居多。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大城市工作,另一方面,父母会持续表达他们对孩子过上他们认为的理想生活的期待(包括工作,婚姻等)。

更多的情况是,不仅父母如此,自己的老公继续扮演这个父母的权威角色,提出他们的期待,并且反复影响。”你怎么不去找份工作?“”你怎么做现在的事情?“ ”我不允许你做现在的事情,否则我就和你离婚“等等。

老公会比父母的影响力更大,因为我们许多父母因为时代原因,没啥学历,工作普通,见识有限(使得我们理性上清晰父母所说不过是井底之蛙之言)。而老公常常是高学历,见多识广,赚钱养家,看起来比父母这个权威还要”现代“,还要”靠谱“,甚至更有爱。

于是,梦想的小火苗,在权威的大风面前,要么摇摇晃晃,要么干脆熄灭了。直到某一天醒来,也没有了挣扎的勇气,就算了,这就是命吧,自圆其说了。同时,把这种期待,继续不自觉地”以爱的名义“传递给下一代。

写到这里,我就会想起富爸爸罗伯特清崎说的,要成为富人,首先不是要换工作或项目,而是要换朋友圈。我们的核心朋友圈不就是”父母+伴侣“吗?血缘和法律的纽带,共同生活的互相依赖,使得这个核心朋友圈的威力巨大。

我非常庆幸自己在10年前,开始旅行,读书,思考人生(我的第一段行程,就是川藏漫游,沿着川藏北线,从成都到西宁,一路溜达,穿过闹市,走过戈壁,宿营青海湖)。那时,我才发现,我的家族似乎有一个力量,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忙碌,没有休息日,简直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阅读,没有人旅行,没有人思考自己的未来,更不关心周围人的未来,只是一直在应对眼前的生存,直到有一天,攒下的钱正好够抢救费用(也常常送钱给亲戚朋友们去医院抢救)。一辈子忙忙碌碌,一天不休息,都在积攒去医院抢救的费用?那么,抢救回来了,继续积攒钱,以备下一次抢救?然后,下下一次抢救?(三年后,我亲手签了三张我父亲的病危抢救通知单,然后他永远告别了我们)

自从漫游川藏,我开始呼吸到不一样的空气,感受到我其实可以换个活法。过去10年,我多次经历半个月到几个月的行程,从长白山滑雪,到巴厘岛静修。以致于我近期阅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里面斯诺写到他在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在延安窑洞里面,和毛主席(时年44岁)促膝采访,毛主席提到自己早年徒步漫游湖南,以及几乎没有路费的情况下穷游北京,南京等地的时候,我竟很有隔空与毛教员心有戚戚焉。

回看我现在的生活,和10年前一样,自己安排行程,阅读,旅行,分享。做自己热爱的事,没有工资,有持续收入,时间自由。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工作,除了一两个月飞出去一两趟。不上班,偶尔打车出门。妈妈依然无法理解我的生活,除了她生病住院,我持续一两个星期在医院陪着她,这时候,她觉得我的生活还挺好,不需要请假。除此之外,依然是念叨”你为什么不上班?你为什么不买车?“

很感恩我的妈妈,她给我的支持,不仅是供我读大学,而且是用她的生活,让我看到,我必须鼓足勇气,去选择我向往的生活,尽管这种生活,是我妈妈不熟悉,也是我所不熟悉的。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学着独立思考,经历尝试,经历挫败,因为没有复制父母和周围人的道路,便是少有人走的路。

这条路,开始的时候,有点难。

但是,值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