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水危机忆老井
小区断水进入第三天的中午,终于盼来久违亲切的流水哗哗声,这是福音,是天籁之音。
家里仅存的一点水刮到了底,吃了泡面的锅碗不敢洗,洗脸刷牙从简,再不来水就得喝风了。
人总是被生活教育后才长记性,恢复供水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存水,家中大大小小的桶,大大小小的盆,大大小小的锅,统统接满!脑海中闪现一个成语——盆满钵满,装满的虽然不是钱,却比钱更珍贵。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居民对水的依赖由此可见一斑。
最近总是怀念过去的岁月,生活虽然清苦,但如今天这般因缺水而狼狈不堪令人抓狂的境遇还是少见,如非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取水随时都可以。
前文评论区中简友回忆,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用辘轳汲井水,记忆中的农村生活基本都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9478/a88439bc228138a3.jpg)
我从小也出生在农村,九岁才随父母进城,农村生活留存的碎片记忆断断续续,但老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老井与我近在咫尺。
村子里有七八眼井,我家院外的老井水质尤为清冽甘甜,因而村里人大都从这口老井取水。每天起床,总能听到外面传来吱吱呀呀的辘轳转动声和嘈杂声,一年四季,从未间断。
因为井很深,大人们总是呵斥不让我们小屁孩靠近,只能远远观望。井确实很深,提上来的水满满当当,溢出的水落回井里,要隔上数秒,才能听到井下传上来回声。
至于这口老井高寿几何,已无可考,足见其年代久远,老井默默地为桑梓父老奉献,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村民。
老井以前是有屋檐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塌了顶,仅存三面山墙。岁月的风霜侵蚀着残垣断壁,老井越发古老沧桑。
井台由青石板铺就,井口由人工开凿的沙石合围成圆形,辘轳轴一头穿插在井口后的一块巨大石头上固定。
因为井深,辘轳周身缠绕着密密匝匝的绳索,绳索尽头连接着一串扁形铁环相扣,最顶端是一个圆环,铁连环要绕过水桶提子,用固定的技术手法锁扣,才能下井汲水,显然,这是一个流传下来的古老活节锁扣,很佩服先人的智慧。
汲水也是个技术活,空桶放下去总要浮在水面上,需要抓住绳索大幅度摆动,通过绳索产生的蛇行波传递到空桶,使其受力倾倒汲水,再上下提落绳索,意在水桶灌满,凭手感判断满桶水的重量后,才摇动辘轳把提水,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叹为观止。经验不足的提上来就是半桶水,是要被人嘲笑的。
村人排队汲水,等待中还不忘记聊天打屁,时时爆发出一片欢声笑语,清晨的老井是山村里最热闹的所在,平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欢声笑语散尽,忙碌的挑水人荷担陆续回家吃早饭,此时老井恢复了宁静,从老井深处持续传来泉水的淅淅沥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悦耳。
总有人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那就有点麻烦,打捞更是个技术活,不是把人放下去捞,而是靠专用工具和打捞经验。绳索端挂满很多专用铁钩,时间还要选在天气清朗的正午,几个人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通过几面梳妆用的镜子反复折射,把阳光折射到井底,观察水桶是否被勾住,这也太难了,但办法总归是有的。这就是昔日农村人的生活片段。
老井留给我太多的记忆,无论走到哪里,饮水思源,永远难忘那甜甜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