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1 你爱的人,总是伤你最深。

2023-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小天旺

所谓的伤害性体验来自很个人的诠释及理解,如果是一个路人甲乙丙丁我们可能无感,但若是身边的重要他人,我们就会感觉被伤害,而这是因为内心对重要的人有所「 期待」。 这个期待我们本来预期由他人来满足但却落空时,除了失望沮丧之外,不免体验到不被重视的感觉,进而延伸解读为不被爱。

这其中我们无法掌握的是他人是否「愿意」或「有能力」来满足我们那个期待(aka.别人的事),也无法控制他人是否有「资源」及环境允许与否来满足我们的期待(  aka.老天爷的事),所以落空的机率其实并不小。 如果我们以这一点(他人满足我们期待)来判别自己是否被爱、被重视(自我价值),那么这很容易形成低自尊感,因为我这么地不重要,所以也不必期待你会满足我、 会爱我了。

两种极端的走法,一种是你无法满足我,那我去找别人来满足我,这个不行我找另一个;另一种是直接关闭,有什么好稀罕的,老娘不需要。 于是,内在那个真实的需求,不是得一直依寻宿主来寄生,就是从未得到满足过。 而这从头到尾既不是他人的事,也不是老天爷的事,而是我们自己的事。 自己的期待、自己的需求,若能由自己来满足,我们就不会需要一直停留在期待被喂养的寄生圈里。

放下不现实的期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其实并不简单,但这就是「成长」。 成长中有一个学习很重要,那就是区分对他人非现实的期待,及自己对现实能承担的责任。 如果一昩地只是原地等待他人来满足自己,那无疑是寻找一个替代母亲。

当然也有真正的伤害性体验如:暴力、伤害、虐待、无视、忽略等对待,但若我们一直待在那个痛苦里,期待伤害者能够改变或道歉,甚至是希望伤害从来没有发生过,那其实 并不现实。 第一,伤害已造成无法undo;第二,他人能否改变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此能够改变的是自己对伤害的诠释及解读。 承认伤害的存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哀悼它,也就是慢慢接纳伤害的(曾经)存在,然后才能够帮助自己远离伤害。 与其纠结于:「他怎么能那样待我?」不如问问自己:「我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来改善?」这便是承担责任的开始,也是成长的开始。

能让我们活得更好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