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简诗集散文

哲思&散文征文‖水不洗水,泥不污泥;境由心造,返璞归真做自己

2016-09-02  本文已影响269人  燚不语

水不洗水,泥不污泥;境由心造,返做自己
文/燚不语

世间万物,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绚烂夺目,美不胜收。

而,水,却好像这大千世界里一位傲然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冰山美人。

水,无色,在或柔和或刺目的阳光照射下却能色彩纷呈、七彩缤纷;无味,在或浓或淡的时间升华下却能品出醇香、品出甘洌。

人生如水,水如人生,无色无味亦能精彩纷呈、后味诱人!

Chapter One——水不洗水,泥不污泥

我国古老哲学家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哲思&散文征文‖水不洗水,泥不污泥;境由心造,返璞归真做自己

这句跨越千年的哲理流传至今依旧充满了灵气,好像是林间的山泉,不远万里来到我身边。

这段话,虽是先哲说的文言文,可对于我们而言却不难理解,从这段话中很容易看出水的几个独一无二的特性。其中“善”置于句首,又用来收尾,很有说服力的把水的“大善”摆在此刻像水一样平静读这篇文的读者们。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欣赏最赞美的就是水。他认为水德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随物塑形,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往,而生其形,静。水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水善利万物,也就是乐于给万物带来好处,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而水虽大善,却终究无法逃脱水不洗水的惆怅。这世上虽然也有脏水、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皆非水;水,属性之一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

对于泥不污泥,相信会有很多喜欢 手工陶艺的朋友,而这一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人鬼情未了》里男主和女主在灯光柔和的房间里,美妙悦耳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起,全场虽没有说一句话,但灯光,音乐,十指相扣,陶泥指尖环绕,浪漫到不行。

不论是地里纯天然的泥土,还是那些被当做艺术的手工陶艺,不论是脏兮兮还是污泥,终究是没有什么能改变其本质的,没有什么能像漂白剂一样把泥都收集起来洗洗,洗白,洗亮;同理,已经是这种肤色的泥,是再没有什么能让其更脏、更污、更泥的!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或美或丑,泥不污泥。

无论多么澄澈透明,虽终究水不洗水,就像那反差萌的泥不污泥。可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美丑善恶。人若能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则善莫大焉。

Chapter Two——境由心造,返璞归真做自己

水,无定形,随境而适。

大家都知道,水的形态千变万化,但究其本质,结构却极其简单。虽是纯文科生,却对其化学构造极其感兴趣。高中学过,只一课,便足够悟终身。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

这简单的构造却阐明了一条重要的哲学道理:宇宙万物,纵其广博无边,千变万化,可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境由心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哲学大家均深谙此理啊!

水,至柔至刚,随物塑形,不屈不挠,无所遁形。

这一点,的确是一种很深刻很有哲理的生存法则。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什么角色,什么地位,一定不要撞到南墙不回头,如果遇到什么重大变动,一定要学会水的这套哲学,及时并善于变通。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无论何时何地,学水,把握境由心造,返璞归真做自己!

反观现世,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努力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

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事业上的挫折,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如在黄昏楼观沧海石钓钱塘,看潮升汐涌淘浪排空、孤樯危舟咋隐咋现,而临海古朝的钟声依然,将佛陀的灵悟送过山门,将是何其地悲壮。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遭逆境而不失望。活着,就应努力做到像水一样,在遇到阻力与障碍时,反而放全部能量与之博击。生活总是充满着挑战与困难,它们必将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出现。

生命如水,怀着奔驰的追求,向前延伸着希冀。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将所有的颠簸和纷扰,都归于闲适和安详。水自无言,沉静优雅。水自无色,惬意闲适。亦浓亦淡,浸透过往的心迹,横亘在安宁的梦乡的急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

而对于广大睿智的简友们而言,

只一句,上善若水,境由心造,终能达到,奈何平地亦无波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