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话说

衔石填海,即为抗争,我若不死,海必未平。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路_c8ee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

         精卫填海作为上古神话故事,就表达着上古时代传承下来的精神,这种精神透过精卫来诠释为什么中国文明历经五千年依旧璀璨在世界文化之殿。而不是像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那样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那就是抗争。无论是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钻木取火,都阐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骨子有个不甘心,不惧怕,不放弃一脉相承的抗争精神,这更是华夏民族的脊髓。

          精卫是完美诠释了人类的弱小,大海的庞大,我若不死,海必未平。这种抗争精神长流历史长河。陈胜吴广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反暴秦大战;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皆是黄金甲”;朱元璋的红巾起义军反元;“闯王”李自成乱明等等;历史比比皆是,有成功,有失败,前人不行,后继有人,舍生忘死,只为了达到目的。王朝更替,历史继续,文化不毁,就是这种深藏在骨子里的抗争,不屈。

         精卫就是古代劳动百姓塑造出来,代表自己不惧天,不惧自然,那种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与天斗其乐无穷,只有一直保持着斗志才会生存下去,长河璀璨,如果想成星星熠熠发光,就是与天斗,与世界斗,与自己斗,才会不后悔这一身华夏血脉。不辜负这一身五千年文化传承脊髓。

      精卫的奇,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中华名族的抗争精神,融进血液,抬起脊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