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左右
隔代长辈,口头总是说:绝对不会宠爱孩子,结果天上的月亮都会给孩子摘下来,只要孩子哭着想要;
总是用过去的思维,教育当下的孩子,怎样去面对未来的世界;
总是用保姆般无微不至的方式去照顾孩子,却不想想孩子长大后,有没有独立的经验足矣支撑面对陌生的环境。
总是想让孩子具备辩证思维,实际自己却在言行举止上处处透露出非黑即白的价值观。
为什么隔代总是教育不好孩子?
你看,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
我会把“为什么”放在句首,然后读者就会被带入:“隔代为什么教育不好孩子”的死循环。
于是,绝大多数读者会顺着想,到底“为什么”?给“为什么”较劲、找理由,全然没有想过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跳出来想,就算不隔代也有教育不好孩子的家长。
其实有时候文字或者语言就具有某种魔性,让人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是很容易被文字或者语言所牵引,迷失方向。
比如有个官员去出差,下了飞机后,有名记者问他:你怎么看这个地方的“三陪女”问题?
这名官员回答:啊?这个地方有“三陪女”吗?
结果,第二天新闻头版头条是:
xx政要下飞机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地方有“三陪女”吗?
后来,这名官员又去出差,下了飞机后,记者还是问他:你怎么看这个地方的“三陪女”问题?
这次,官员学聪明了。一句话都不说。
结果,第二天新闻头版头条是:
关于“三陪女”问题,记者再三追问,xx政要避而不答。
你会发现,如何表述事实,如何表达观点,如何传递情绪,完全掌握在那个说话写字的人身上。
说话和写字的人有时候真有如此强大的魔力。
如今身处在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时代,身边的噪音无时无刻都在左右自身,如何降低噪音,如何看清事物的底层逻辑,唯有深度
思考。
我身边有位深度思考者,他认为一天有24小时左右。
当然,他只是说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根据三八率来说,人的一天有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相对自由的时间。
睡觉的八小时可以说没有操控性,工作时间八小时更多是全情投入在工作中,只有最后的八小时,把吃饭,交友,聊天,追剧,打游戏等等全部放入进去塞满。
可以说我们持续学习,深度思考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往往很多优秀甚至卓越的人群,他们都会很好的利用一天当中最后的八小时,他们会在这八小时内,把两至三小时的时间小心保护起来,与世隔绝,自己沉浸其中,无论锻炼身体还是读书看报,又或者深度思考……
久而久之他们认知提升,他们变成长期主义者,他们与身边的人拉开了距离。
所以,一天有24小时左右,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一天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