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终身学习呢?
"今天的会议/培训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人犹犹豫豫的举起手来,好像想问什么,“说吧!”华鼓励到。
“我很想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能够在听到别人描述的内容后,快速的找出问题所在?”
1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经常问华的一个问题,有同事,有朋友,我想通过几个例子可能大家会更容易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
有一天,华开车上班的路上碰上一个同事,就伸出胳膊朝着他招招手,然后就先走了,到了公司发现他还没有 到,也没怎么在意,过了10多分钟,看到他上来,就顺口问了一句,“你刚到?”
华很好奇,问了句,“怎么这么慢呢?”
同事想了想,告诉华,“路上有两个掉头的地方,1个并道的地方比较慢。”
“哦,那几个地方,我都是直接通过的,所以比较快,这三个地方通过的时候都要观察一下哪条路最快,比如并道的时候走在最外面那条道,第一个掉头的时候走第三条道,那条道最快,.......”
同事惊讶的看着华,华笑道,“你是新手,当然没发现这个了,老司机都知道。”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关于绩效考核的事情,之前华新接手一个部门的时候,做部门的绩效考核,第一次花了两天的时间 去做,到第二个月花了2天的时间重新整理了数据,优化考核工具,第二个月花了了半天时间;第三个月, 将部分考核调整到组长承担,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做完,半年以后,华就只需要10分钟了,只需要做一下审核就可以了。
当你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认真的思考,怎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升交付的目标。
2
工作中,大家发现占用你绝大多数时间的事情就是经常要做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提升这些事情的效率呢?
华说,前一阵子发现一个同事每周花在事务性的工作上占了3-4天时间,真正业务上的时间只有1天多的时间,就和他一起整理了他的时间分配,发现在会议上的时间特别多,通过分解发现会议纪要的时间特别多,除了开会时用笔记下来之后,会后还需要整理和确认会议纪要,这些事情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华就问他,“为何不考虑会议上直接使用手提电脑把会议纪要记下来,开完会大家直接确认后就发出呢?”
他想了想,很为难的说:“因为没有电脑。”
“没有电脑那就准备电脑,任何时候不要因为工具的事情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3
上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工具解决问题,那么当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工具的问题,是因为自身技能或者知识面不够的原因引起,那怎么办呢?
华前一阵子回家的时候,外甥女说没考好,正在看考试卷,她妈在旁边说,让她把卷子总结归纳一下,回头一看,发现小姑娘就为难了,怎么总结归纳了,不就是把错题改一改吗,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怎么能够快速提升呢?
那么怎么做试卷的总结归纳呢?
华告诉了小姑娘一个方法,首先有个前提:任何时候不要把选项或答案写在题目上,比如选择题答案就要放在侧面,解答题放下方,目的是不能影响二次做题,否则反复的练习还没开始,先看到修改后的答案,就会影响卷纸的分析总结。
具体做题的步骤是:第一步,要将所有错题的每个选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关联的知识点全部汇总起来,以书为本;第二步,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将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找出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加强;第三步,对整个卷子进行按知识点的汇总整理,提炼考点;第四步:对错题进行3-4遍反复的练习,直至100%作对。
前两天华问小姑娘效果怎么样,说是现在基础知识比以前扎实很多,下一步重点就是要把错题的原因和考点提炼重点加强。
当然,这个方法用在资格考试和专业考试上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华曾经用这个方法,在一年内考了3个考试,同样的方法给到同事,在两天前还觉得不可能通过,花了2-3天时间用这个方法专攻自己的弱项后,就直接通过了资格考试。
4
这里用的是什么方法,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刻意练习的结合。
华前一阵子发现部门整体系统思维偏弱,就全面宣导系统思维,那么如何有效落实呢,他建议所有人员将系统思维打印在自己的桌面上,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思考后,再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问题思考一遍,看看差异在哪里,强迫自己习惯这样的思维后,慢慢地只要遇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进行条件反射,就和运动员训练的肌肉反射是同样的道理。
几年前,华刚开始接管比较多的事务时,刚开始有点忙不过来,就找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很多人用它去开拓自己的思维,但是思维导图除了这个价值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他可以将你的经验固化在图里,只要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就可以用之前处理过的方法进行。
当他发现这个方法后,将此方法提炼为填鸭式教育+刻意练习,并按此开始要求各核心骨干,比如项目发生了变化,从那几个角度来评估,就让他们按照产品的每个角色职责全部检查一遍,慢慢地将检查项也标准化,整个团队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快速的提升。
5
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如何保持终身有效的学习,我们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1. 善于利用工具,有意识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培训或者书本上讲得只是一种技能或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成为你自己的能力。
当你发现某些事情做起来效率非常低的时候,就要去看是否存在优化的空间,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替代,是不是需要学习什么新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满足要求。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求助,也许别人会告诉你现成的工具或者你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技巧,了解后快速有效地进行学习。
2.固化-学完之后进行强迫性的训练,这就是上面讲的填鸭式教育和刻意练习,强迫自己在学习后,只要需要用到这个方法时,就去使用它,不论用的好或者不好,先让自己习惯它。
3.僵化-根据训练的结果进行偏差分析。在这里大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出现问题后仔细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第二个问题:在发现原因后,你有没有想到改善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想到改善方法后,有没有把改善对策制定出来?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是跟你自己强相关的,你会不会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提醒自己时刻注意。
如果你的答案是都没有,你也不用觉得有什么,这四个问题我做了很多次调查,只有第一个问题还有人举手,后面三个几乎没有,最多就第二个问题还能有1-2个人举手。
朋友们只要来我家吃饭的都说好吃,我家那位就会开始补充我是怎么练出来的,话题总是从这里开始,“你们知道连续一个月天天吃土豆是什么感觉吗?”
为了将菜做好吃,连续一个月,我每天都做一样菜,酸辣土豆丝,从怎么切能够把土豆丝切均匀,怎么能够快速的连刀切,怎么洗才能够把土豆的淀粉洗干净,油应该放多少,油温到多少最好,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时候放酱油和醋,我都进行了反复的练习。
每天炒完后就问他好不好吃,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天到公司和做饭比较好吃的同事研究一下,哪个地方存在改善空间?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研究练习,最后每个步骤都标准化,比如:放盐去洗土豆丝,可以将淀粉洗的更干净;酱油醋要提前混合好,比例要控制在2:1等等,才可以将酸辣土豆丝做到随便怎么做都会好吃,当你清楚一个菜怎么炒才能好吃后,你会发现接下来不论做那个菜都可以做的很好吃。
所以如果你在每次的练习后没有进行效果评价和偏差分析,那么就很难有大的进步。
4.优化-量变形成质变,思维的转换
当你将上面几步都能够保证的时候,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将学到的技能或知识应用到你的工作或者生活中。
因为这样的持续练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计算那个事情效率会更高一些,有人问我,你每件事情都要这样去算,去考虑,累不累呀?大家有没有一个经验,当你感觉到危险来的时候,你会不会下意识的去闪一下?
这就是反复刻意练习的结果,不需要经过思考的,当你养成习惯后,你就自然完成了思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