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没有乡愁不要紧,至少你还有乡厨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475人  少数不服从多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零后承认自己是家乡宝的不少,敢说自己有乡愁的不多。

毕竟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似有若无,隐隐在记忆中,却已经模糊得像上古的故事。

没有苦,何来愁。

非到关键时候,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机缘巧合,回到村子,混到客堂里蹭了一顿筵席,咂嘴之余,便多了一份乡愁。

认识一个厨子,准确说是个乡村厨子。

年少时候是馋屁股,喜欢追在大伙屁股后,择菜提水,端茶点烟,只为了能在正式开席前多吃一个鸡腿,两块肥肉。

次数多了,大厨有意传帮带,便让跟着学了几年菜,再过些年,大厨变成了老厨,退居二线,便上位了。村里红白喜事,主家找上门来,发几支烟,喝几碗酒,敲定桌数标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基本算是半个稳定职业了。

毕竟不是天天开门迎客,又不是暴利行业,乡厨这个职业赚不了大钱,可总有走乡窜镇的一拨人在坚守着,并且乐此不疲。我偶尔跟着混吃混喝,慢慢也能理解——这一个非职业厨子,有着专业厨子也比不上的职业荣誉感。

一般客堂办事,场面没有小的,三五十桌是正常,百来桌也不少见。老青齐聚,四世同桌,只要厚了脸皮,备一个红包,尽管坐就是。

八大碗是标配

大姑小姨,七婶八孃的,作用巨大,收礼金、摆碗碟、买洗菜、指挥落座。妇女能顶半边天。

帮忙人多,面子大;帮忙人少,闲话多,城市发展越快,越会觉得中国农村走进了漫步时光机。

反正办好一次乡宴,比在酒店撒钱复杂的多。

柴火灶温度高,热油烈烹,刺啦啦刺啦啦,大锅菜的口感与内核与生俱来。

办客堂筵,主家绝对不会考虑浪不浪费。牛羊论锅,猪鸡论盆,随时吃,随时添,多给是心意,多吃是敬意,吃得越多主家越高兴。

以往年厨子还能估个大概,现如今能吃的人越来越少,养生朋克走进了农村,老瓶装新酒,吃席的连吃带拿,最后大部分菜还得倒。

炒菜一轮,蒸菜一轮,炖菜一轮,下一个有潜质的乡厨已在路上

炒作完毕,师傅歇手,抿一口水酒,架起水烟筒,咕嘟咕嘟香烟三连,看着食客大快朵颐,露出满足笑脸。

网红们隔着手机屏幕想象观众是否满意,而乡厨,永远活在了饭桌上。

我没有乡愁,至少我还有乡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