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书计划 1000本书读书计划 书评 书单 书摘怀想写作收藏书摘

跟着张爱玲学创作―关于《金锁记》中比喻的思考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146人  青洛小世界
《金锁记》剧照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中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开麻油店出身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嫁给姜公馆二少爷后,由最初的纯真少女变为一个整天吸食鸦片,视财如命,心理畸形的施暴者的故事。

小说不但寓意深刻、沉重,而且语言纯熟,文笔精妙,尤其比喻的运用很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我们一起来欣赏!

1.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本句为开篇比喻。将月亮轮廓模糊的氤氲感,通过“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晕染出神奇的相似性,达到视觉上的相似。

更妙的是这个喻体表现出的情感为本篇定下了基调。写信时落泪即为曹七巧在枷锁中的一生落泪,这里的泪是悲情的泪,苦涩的泪。

2.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这句将下弦月比作赤金的脸盆。想象这样一副画面:青冷的黎明,一弯下弦月慢慢地沉下去,就像侧置的赤金脸盆倾斜的盆面与盆边的交界面,缓缓地隐没在天际。

3.黄杨木阑干里面,放着一溜篾篓子,晾着笋干。敞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

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的感受,空气干燥的晴天,太阳光透过窗户筛进屋里,灰尘与光芒交汇的地方,迷迷蒙蒙、氤氲环绕。细想,可不正是金灰色!

4.七巧直挺挺的站了起来,两手扶着桌子,垂着眼皮,脸庞的下半部抖得像嘴里含着滚烫的蜡烛油似的。

曹七巧因为姜季泽的话心生恼怒,过于愤怒激动的情绪使得她下颚不由自主的抖动。作者把这种动态描述为“像嘴里含着滚烫的蜡烛油似的”,兼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将曹七巧易怒且外放的性格描写的贴切精准。

5.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惨。

这是曹七巧与姜季择互相暧昧调情时姜季泽眼里的曹七巧。

这时的七巧是美丽的,是鲜艳的蝴蝶。她的美另姜季泽心动了一动。可因为常年内心的悲苦,她又是凄怆的。

在黄金牢笼里,肉体鲜活灵魂早已死去。所以,她像被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的标本,只剩外在的躯壳。

这句比喻,同样达到了形态与情感的双重相似。

6.堂屋里本就肃静无声,现在这素净却是莎莎有声,直锯进耳朵里去,像电影配音利器损坏之后的锈轧。

丈夫与婆婆相继去世,叔公九老太爷主持分家。拖着一儿一女的曹七巧受到的分家不公的待遇,她为自己叫屈的声音打破了堂屋的素净。一句莎莎有声,反衬出姜家人的自私自利,冷眼旁观。

这一出分家,正是上演的一部讽刺电影。曹七巧的这一声叫屈,打破了原来肃净的局面,好比电影的配音利器被损坏,电影无法再放映下去。

7.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这是七巧与姜季泽在打闹嬉戏时,七巧眼里姜季泽的眼神。眼睛是水仙花缸,眼珠是缸底的黑石子。眼里含水,却是冷冷的表情。

水仙花,顾影自怜。七巧对姜季泽的情感只是自我的虚妄,是镜花水月,是虚无缥缈。姜季泽呢,对七巧本无真心,自是逢场作戏,表情冷漠也是自然。

一个比喻,用物作比衬出人物的情感,也精细地做到了形态的全面相似与统一,功力可见一斑。这是什么样的大脑啊!让人叹为观止。

8.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一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当七巧明白姜季泽要卖了她的田产时,向姜季泽掷去的团扇打翻了盛着酸梅汤的玻璃杯。姜季泽竟然扬长而去。

在这里,七巧看清了姜季泽的真实面孔。她的真心换来的不过是他的假意。此时的曹七巧内心是崩溃无力的,她终究是留不住这个薄情的男子。

9.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袴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即使心里千恨万怨,孤注一掷的七巧还是放不开这份痴念。她踉踉跄跄爬上楼,就为了看一眼她在心里放了太久的姜季泽。这段描写便是风中姜季泽的样子。

他的白长大褂随着风飘飘忽忽,风像白鸽一样钻进他的袴褂,飘忽的衣襟似是白鸽的翅膀在风中扇动。

10.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留着眼泪。

面对姜季泽的离去,七巧哭了,哭的不能自已,悲不自胜。泪珠扑棱棱滚下来,眼前像是冰冷的珍珠帘。滚下的眼泪黏湿湿的贴在脸上,风一吹,更添悲痛。她只能不住的流着眼泪。

11.一阵风过,窗帘上的绒球与绒球之间露出白色的寒天,屋子里暖热的黑暗给打上了一排小洞。

墨绿色的丝绒窗帘,窗帘底部是一个个小绒球。风吹过时,随着窗帘的摇动,绒球与绒球之间有了间隙,屋外白茫茫的天透过间隙进入了眼帘,顿时给黑暗的屋内带来了一点光亮。

作者这里用了隐喻的修辞,把透过绒球穿进的白光比作是“打在黑暗面的一排小洞”。很新鲜、很有创意的思路。

12.为了竭力按耐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绪,如同婴儿的哭泣。她接不上气来,歇了半晌。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长安因阻拦母亲曹七巧上学校闹事,被曹七巧痛骂一顿。长安不敢做声,哭了一个晚上。半夜醒来,她偷偷吹起了口琴。怕被她母亲听到,她吹得战战兢兢,口琴声时断时续,似婴儿的哭泣。

长安眼里的月亮出来了。这里作者把天、星、月构成的整体比作石印的图画,将绘画艺术用作喻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积淀。

13.她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颗较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

长安是年轻的,有着像雪里红一样青绿的生命。可是在母亲的影响的,她是被腌过的,枯黄的雪里红(蕻),缺少水分,生命萎缩了。

作者这里把曹七巧的女儿长安比作是盐腌过的较嫩的雪里红(蕻)。意在通过比喻更形象的刻画人物。

14.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扃扃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

通过“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宽绰绰广寒宫夜不扃扃,滴溜溜挂雕檐一轮宝镜”两句,理解了“扃扃”在表达一种强烈的不安感。

用在这里,更形象化突出了曹七巧声音的尖酸刻薄,像剃刀片刮得她的儿媳妇―芝寿内心惶恐且疼痛。

15.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

这段文字,作用戏剧元素作比,进一步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把月亮比作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把黑云底下透出的一线光比作面具底下的眼睛。读来令人心生恐惧。窃以为这里在暗指曹七巧的心理已经畸形到可怕的境地。

16.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

用死去的鸡的脚爪来形容芝寿的手,描写了芝寿在曹七巧无理的干涉与言语的蹂躏下苦不堪言的现状。

17.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18.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这两句都将月亮比作白太阳。漆黑的天上的白太阳,不是美景,而是阴森与冷冽。

19.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灿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

长安与曹世舫在公园里约会之时遇着了雨,此时长安内心时愉悦的。千万粒雨滴像闪耀着光芒的星星,是“乱星渐欲迷人眼”。对于长安,这只是一场“带了点星光的乱梦”而已,只是一场梦,一场会被母亲扼杀的梦。

20.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这个比喻简直美且绝,又一用艺术作比的优秀例子。喻体实为“冰裂纹”,枯枝比喻为瓷器上的冰纹,淡青的天比作青瓷的底色,十分形象、生动,将艺术与文学真正融为一体。向祖师奶奶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