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身份 陪孩子一起成长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1人  阳光小房子zxf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你和别人交往时的样子,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压制孩子,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场景一:吃完饭话家常

坐大巴车回家大概已经中午11点了,到家之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饭,吃了很丰盛的饭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话家常。

我侄女在班级里考试得了第一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我嫂子却说,看你这个第一名下次还能不能拿到。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我嫂子会这么说呢?此时我侄女心里一定会有自我怀疑,内心对自己的成绩有不确定性(侄女是一个不爱说话,但心里有数的人。)

此时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一次得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会说,一定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我默默的想,哎,可能我真的是幸运得了第一名,他们说的对。之后我记得在数学课上,我就开始不断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对数学不感冒,为什么有很多题我都不会做呢?虽然小学时候我依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却在内心埋下了一颗不自信的种子。

当孩子内心不够成熟时,很多定义都是跟随父母的评价定义的,倘若父母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好的做法就是少说话,听孩子说,不给她定义,不给她不靠谱的建议,总比误人子弟好。

真正优质的父母,不会认为自己的观念都对,会主动的去学习更先进的教育方法,并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会选择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压制孩子的天性。

场景二:阳光很好,来画幅画吧。

过年的这几天,天公还算很给面子的,给了好几个大晴天。我们搬出屋里的椅子和桌子,慵懒的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侄女拿出几张白纸和手机中找好的素材,开始画画,一小会就花完了。

此时嫂子说,你马上就要偏科了。我听完有些出汗,在12岁左右的年纪,放假期间画画有什么不妥,想象力比学习力重要太多了。侄女愣着不吭声,也并没有听从母亲的“命令”去拿作业,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不欢而散了。

现在教育孩子讲究同理心,而很多父母依然是摆着一副自己是权威的面孔,不理解孩子在想什么,不跟孩子沟通,12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她完全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只需要适当的给孩子建议就好。

在自己孩子教育方面,我从来没想过用母亲教育我的方法来复制给他,我努力的看书,升级自己的认知,结识更多有趣的父母,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说不好是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还是孩子在陪伴我们成长,我自从有了孩子才知道原来孩子是用来拯救我的灵魂的,我内心不够强大,在孩子小时候深深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我的不乐观,导致孩子经常会有不好的情况出现;我只会照书养,不是按照原则养孩子的过程中,和婆婆发生了不少的矛盾。

慢慢的我发现,其实有了孩子之后我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我开始读书,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孩子在我的影响下,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