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价值是什么

羞羞的铁拳:你进入我,我又进入了你!

2017-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郑金鹏MK

开心麻花出品,必属于精品。这句话到目前来说,依然有效。

作为2017年国庆档的最卖座电影,《羞羞的铁拳》给我们一次不是惊喜的惊喜。

我们现在很自然地把“喜剧”和开心麻花这个品牌联系在一起,多年的舞台戏剧的厚积薄发,让开心麻花在故事剧本和表演上一起绝尘,成为中国内地一个响当当的喜剧品牌。

从《夏洛特烦恼》的黑马横空出世,到年度华语最佳《驴得水》,《羞羞的铁拳》作为第三部作品,我个人觉得从形式来说做到了升格,在内容上做了一次降格。

另外,必须探讨和思考的是开心麻花品牌的“喜剧体系”。从诞生、转型到成熟的脉络以及对比这个喜剧体系和旧有喜剧体系的关系和差异。

升格与降格

第一:形式的升格

这里不是电影术语中的“升降格镜头”(快慢镜头)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羞羞的铁拳》的形式和内容。

有人说《羞羞》是《你的名字》+《激战》,当然其实你的观影数量足够的话,你能找到很多相关类型的影片,也都是故事上的套路而已。

但我们知道开心麻花的作品都是改编于它们出品的舞台戏剧作品,也就是电影化之前就有很扎实的经过观众市场检验的剧本和故事,一套班子的出品经过电影化之后输出,是经历了精挑细选和具备市场自信的。

场景和产品形式的变化,让它们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多少也会在大银幕上放大。

《羞羞》在形式上的升格,值得是这部作品是最没有戏剧痕迹的电影作品,之前的《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会很明显,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自己就特别感觉到那种“情节设计感”很强的段落,《驴得水》里是最明显,匠心过重,舞台感特别浓烈,几场室内对抗的戏码就是最好的体现。

舞台戏剧的冲突和电影冲突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往往允许一种断裂感存在,因为舞台的切换都是在你眼底下发生的,后者是要延续性和做好足够的剧情铺垫的,不然就会逻辑不通,观众是通过连续的影像来获取信息的。

《羞羞》做到从舞台感升格到电影感,这是一种观感上质的提升。

第二:内容降格

降格方面,主要在开心麻花在故事上更加关注大众市场,主要在于笑点和叙事上的“大众化”。思想内涵相对来说也没有《夏洛特烦恼》探讨的中年危机,也没有《驴得水》这么晦涩的反讽,有的是老生常谈的对于梦想和坚持的执着。

故事叙事上我们看到很多明显的套路,整部影片的矛盾起源于“性别互换”,自然就会产生喜剧手法上的反差,然后为了打败敌人,上山修炼,习得“神(经)功”,最后很热血很燃地击败了敌人,彼此和解,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应该说整个故事是“熟悉+意外”的惊喜。更不用说马丽和艾伦对于角色的演绎,真是让人赞叹的演技,人物情感和行为动机也很饱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平庸”。(片尾的报幕也是非常有创意,笑哭。)

开心麻花的喜剧体系分析

最后我想探讨的是开心麻花作为内地崛起的喜剧品牌和港式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喜剧之间的区别。

刚才提到内容上的降格,其实也是《羞羞》里难得的能兼顾中国南北不同观众的“笑点”,而且不过时,不滥用段子,也不耍无厘头,而是跟剧情、人物紧密结合的笑料制造能力。

说实话,周星驰的电影现在有一种江郎才尽之感,《美人鱼》《西游伏妖篇》实在令人笑不出来,我们消费的是周星驰这个品牌的情怀。


当然,周星驰的“伟大”是创造了一套独立的喜剧话语体系,从上个世纪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能在不同的喜剧电影中看到周星驰的影子,周星驰元素是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的喜剧电影的。

《羞羞》里用到周星驰的“误会藏身“,就是《九品芝麻官》里的梗。还有艾伦一直对马丽说的“来我家吧,我家床又大又舒服”也是周星驰的《破坏之王》的梗。上山拜师有没有和《百变星君》也有点异曲同工。

手法和公式基本已经成熟,关键是你怎么运用。有句话老生常谈:优秀的喜剧归根到底是悲剧。

如果说悲剧是把所有的美好打碎给你看,那么喜剧或许就是把已经打碎的美好包裹拼凑出一支锐箭,隐约地刺中每个人的软肋,或许是“笑点”或许是“泪点”,更重要的带来了悲喜过后的思考。

很多人对喜剧的理解上不了层次,主要在于肤浅地觉得喜剧不就是嘻嘻哈哈,搞笑就好了吗?但你能看到国内也好,香港也好,能拍出优秀喜剧的人并不多,王晶的《澳门风云》全是恶俗的屎尿屁和令人尴尬的所谓笑点,黄柏鸣每年一部《家有喜事》拍成了毫无逻辑的闹剧。


其实这也可以延伸到对“恐怖片”的理解上,美国恐怖悬疑大师温子仁的《招魂》和《潜伏》系列,其实你看下来并没有故意卖弄太多低级骇人的恐怖画面,而是植根于对人性和恐怖气氛的营造上。

归根到底,艺术(电影、文学)是关于人性的。能跟人物、剧情、思想有机地结合才是本质。

周星驰的喜剧体系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很多个阶段的尝试和锤炼。周星驰的无厘头追根溯源也收到了西方的喜剧范式的影响:

肢体的夸张与语言表达的反差;

对于故事题材的解构;

植根于香港文化背景下的小人物;

应该说三位一体才能成立,独立开来的话也只是喜剧里都有的手法。至于每一点具体怎么表现,我想足够写一篇论文来论述了,就不展开。


而开心麻花的出品的不同在于,它是来源于“戏剧”。他们的作品其实没有太多的“解构”成分,而是更多放大了小人物和生活场景,而且“无厘头”少之又少。

其实细想一下“无厘头”究竟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是从周星驰或者香港的黄子华的脱口秀开始的,“无厘头”的本质是反认知制造的看似无意义的意外表达,就是你一看会有一种“啊?好无聊但好像蛮有趣”的感觉。


一言不合就唱歌,无头无脑就尬舞,措不及防就瞪眼。

我们内地的观众对于“喜感”的理解更多是相声、小品,也就是生活化冲突制造的笑点才是我们说的“喜感“。这么看来,开心麻花的喜剧范式,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生活化场景和故事的改造;

非常贴近平常生活的代入感;

借鉴并善于处理细微的人性情感和喜感的链接

其实大家都是博采众长当中又发展了自己的特色,时刻铭记故事本身,而不是单纯地割裂,浅薄地搞笑,最后只为沦为恶俗与低级趣味。

所有的笑中带泪,并不轻而易举。

所有的举重若轻,都曾沧海桑田。

拍喜剧是一件苦差事儿,毕竟人生如此艰难,要有多大的智慧,才能穿越那些艰难,用一副坚强而顽劣勇敢的姿态,笑着告诉你:活着其实很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