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短时间内判断对方的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精华升级版
如何通过短时间交谈和观察判断候选人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
在很多场合下这种技能非常有用,比如面试、初次与潜在的合作伙伴见面等等。但是这种能力又很难掌握,毕竟人的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可能跟各种心理学知识都相关。交谈中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肢体语言都在反映这个人的内在特征,但不懂得相关知识或者没有相关经验又很难体察,期待在这方面有很高造诣或者对于各种心理学在行的朋友们的高见
-------补充问题--------
又或者有哪些方面的专著比较深入浅出的论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用于参考?
-------再次补充---------
另外,由于人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大多数会有或多或少的面具和伪装,尤其是一些钻营、鸡贼或者城府很深的人,都会用语言和情感的手段来伪装自己,如何透过表面看到对方的本质人格和心里就显得很重要,这方面的经验或者理论书籍也希望各位知乎达人给予指教,不胜感激
--------再次修改问题----------------
看了大家的回答,尤其是罗文益同学的回答,受益匪浅。也反思了一下,的确是因为我的问题涵盖面太广,太宽泛的问题不会有什么简单的答案,即便有也会是一个专门的研究体系了。所以我把问题聚焦一下:
假设我们要讨论的场景是一个岗位面试的场景,在通常情况下,我会比候选人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接触过更多的人,候选人的目的很简单,通过面试给我好的印象得到一次机会,而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这个候选人,专业能力方面不是问题,但人格特质和价值取向是否合适就比较难,但毕竟有些人识人的能力就很高,面试成功率几乎达到80%,那么必定是有一个理论体系来支撑,并通过语言和肢体的沟通运用出来,达到认知候选人的人格和价值观的目的。
一般来说,我们在面试中,都会关心候选人是个责任心较强的人,还是会敷衍的人;是细致的人,还是粗枝大叶的人;是投机心较强的人,还是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人;是自私自我的人,还是开放包容的人;是强势的人,还是退缩的人;是缜密的人,还是草率的人;是直截了当的人,还是迂回曲折的人;是激进的人,还是保守的人,等等等等;如果能够判断出这样的一些特质,就能更好的把握这个人是否合建立合作关系,还请大家就这个更聚焦的问题贡献智慧,谢谢!
~~~~~~~~~~~~~~~~~~~~~~
1,观察对方情绪控制能力的技巧和判断标志。
关于这一点,我先说两个观点:
(1)没有人能在所有的条件下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2)人的情绪控制能力通过练习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识人不仅是一种专项技能,而且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如何观察对方的情绪控制能力?
一个常用技巧就是在与对方的交往初期,先向对方指出他可能获得的利益点,而指出的这利益点要么是对方不懂的领域,要么是对方擅长的领域,然后观察他的反应。
对于对方不懂的领域,这个利益点可以引发对方的好奇心、探求欲和戒备心,而对方擅长的领域,该利益点可让他感觉志在必得和获得安全感。
利益是最能打动人的,在利益面前,人大致有四种反应:真的感兴趣,真的不感兴趣,故作感兴趣和故作不感兴趣。而后两者是阅历丰富的人擅长使用的。
但不论是哪种反应,其情绪方面都会有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因对方的年龄、级别、阅历的差异出现不同的可供判断的标志。
以下标志往往体现一个人控制情绪比较强:
(1)职务级别较高、说话态度及语音平和,听到利益点时不动声色,咽喉(喉结)有微吞咽状,通常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会比较强。
(2)不立刻发表意见,不立刻回复你,但在说“再考虑考虑”的同时,目光却注视着你,面部表情气定神闲的,一般情绪控制能力都比较强。
(3)嘴严的人。
日常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但对敏感和争议性话题却不表达意见,情绪控制能力往往会较强。
德国的思想家歌德曾说“只要你告诉我,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普通人对歌德这段话的理解会落在“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上,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你在对歌德讲诉时,他还能通过你讲诉时的情绪和价值观来判断你。
2,为什么说最有效的探底是示弱。
一般在社交初期人会有两种姿态:一种是一上来就或明或暗的摆高价值,另一种是保持低调,以平等谦和姿态示人。
刨除个人好恶,其实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通常在重要交往中和重大商业合作中,建议采用后者,这与目前的中国社会和商业环境诚信状况不理想有直接关系。
而人在面对弱者时,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安全感往往会大幅增加,对情绪的控制也会松弛,与日常相比,这个时候较容易暴露自身的本质。
举例:人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前倨后恭”,可作为判断人是否势利的检测指标。
而如果对于弱者其采取“前恭后倨”的态度,则更能透射出此人的操守品行、自我认知、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在与其打交道的时候就要多加几分小心,以免在彼此熟悉之后被反噬。
提醒:要警惕很多商业人士和名人的表现,在这个眼球经济的年代,很多人在闪光灯下的举止都不是真实的,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3,警惕争议性话题。
许多老板比较擅长用这招,包括工作场合和非工作场合都会用。
较看重这招的老板,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强的“后果意识”。
对于争议性话题,城府深的人基本都不会轻易表态,甚至完全不表态,在我国这已经被看成是一种社交智慧,但阅历尚浅的人,经常会把这些话题看作是展示思想和彰显个性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成色。
因此很多阅历丰富的人往往会将争议性话题作为试探,来挑动对方的情绪和心态,借此推断出人的思想轮廓、成熟度以及定力,如果你初入社会,对这一点要保持提防意识。
争议性话题不仅包括国家层面上的某些事,还包括公司制度、部门决策、高层管理方式、个人生活方式以及时事负面热点。
之所以介意争议性话题,站在老板的角度,是由于他们怕选错了人,怕因非经营因素导致公司血本无归。
在中国,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在非经营性因素里破坏力最常见的就是热衷争议性话题的人。
4、判断对方是否具有多赢意识和宏观意识的方法。
通常生意领域比较广泛,产品组成配件比较多,产品制造环节较多,且规模大且经营时间较长的企业老板,多赢意识和宏观意识都会比较好。
普通人也是一样,尤其是以前在人家关系处理方面吃过亏,或在关键节点受过朋友帮助和恩惠的人,在反思或点拨之后,通常多赢意识和宏观意识会更深。
在受过多次挫折和磨难之后依然取得成就的人,对于人生的感悟确实胜于常人,通常其对问题的思考和相关因素的分析会更细致和周全,同时做事情时也常有给别人留后路的意识。
在职场和生意场上,有长远眼光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给别人留下“做人太狠“、”做事太绝”的印象和口碑,在信息传播通畅和迅速的互联网时代,缺乏多赢意识、靠损人利己,会死的很快很惨。
5,重视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对人的影响。
父母社交意识较强、家庭环境更优越的人,见识和眼界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相比更有优势。
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在思维方式和见识层面局限性往往较多,常见的表现在做抉择往往会出现纠结,对很多事情看得不够透彻,学习途径单一,缺乏榜样式引导。
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里提过我的一个富三代的同学在为人处世上的过人之处,比如每次同学家长来学校,他都会接送,并且每次送到车站还会准备好一些帝都的特产。
除此之外还包括他日常对同学,尤其是外地同学的关心和照应。
这些行为都是他爷爷从小就教育的,与交往中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优势确实是比普通孩子更熟悉社会的规则和更善于结交人脉。
6,“被视感”可作为判断对方是否有城府的参考指标。
这也是缺乏社会阅历的人最容易掌握的识人利器,只要你足够敏锐。
人的感知是很敏锐的,这种由“被视感”导致的视觉压力与正常社交时的视觉压力在持续时间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即使被观察者很年轻阅历尚浅,也依然能感觉到这一点。
有城府的人习惯于努力地从别人身上发现弱点的蛛丝马迹,正因为如此阅历丰富的人都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这是在长期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练出来的。
在你观察和了解对方的过程中,对方也同样在观察和了解你。
在与自己公司老总和有城府的人沟通过程中,很多人都有全程感受到“被视感”压力的经历。
在大众看来很多老总发达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商业头脑,其懂得技术优势,其懂管理等等,但在这些方面之外,还包括他们“懂人”,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做大做好做久的老板之中,基本上没有一个是不懂人的。
7,留意对方说话时的用词和专注度。
说话时用词谨慎同时眼神专注度较高的人,阅历都不会差,这是由于其懂得“谨言慎行”,明白事情能不能做成与话说得满不满没有必然联系。
从行为层面看,其以前也应该有过较丰富的实践经历,并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过考量,对实践层面操作的复杂性有过体验、思考和斟酌。
提示:用词谨慎和眼神的专注度,在快速识人时缺一不可。
8,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人前表现的那么坚强。
在低谷时的表现,往往能更准确地看出一个人的成色。
因为人往往不希望展示自己软弱的一面,所以我们看到的可能并不是其真实的一面。
在社会上混,你脑中要有这样的意识:
很多时候你只是看到了别人希望让你看到的那一面而已,尤其是在你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并受到利益的诱惑或有可能与对方有经济往来的时候。
推荐书籍:
《窥探术》(美)萨姆·高斯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揭秘侦探心理学真相,国内很多类似题材的书籍内容里都有这本书的影子。
推荐视频:
《杨澜访谈录——陈道明:我究竟怪在那儿?》
各位可以看到在杨澜抛出陷阱式问题后,陈道明是如何处理的。
推荐的心理学家:
1、卡尔·荣格:在心理学方面,大家更关注的是弗洛伊德,其实荣格的理论被人低估,像我们常听到的“性格决定命运”以及“意识和潜意识“等特定词汇,都是荣格提出的。
2、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推荐给目前不是很自信,希望通过学习的方式建立和提高自身自信,甚至修复内心创伤的朋友。
推荐电视剧:
《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