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输不起的孩子,我们应如何应对?
仔仔在大概三岁两个月左右,晚上为了让他在睡前去趟洗手间,老母亲前面和颜悦色的劝说,他怎么都不愿意去,后来我就利用小家伙天性中的竞争本能向他发起挑战:宝贝你跟妈妈比赛,看看我们俩谁先到洗手间,谁就是第1名。
话音未落,小家伙一个鲤鱼艇从床上蹦起来,穿上拖鞋还没完全穿好便冲向洗手间,老母亲竭尽所能的夸张慢跑,假装困难重重、不断碰壁。最后,自然是他取得了第一,然后老母亲灵机一动又发话:我们比赛,看谁上洗手间最快,谁就赢了!于是,小家伙就被老母亲套路了。
等到第3个晚上,老母亲心想总不能让你次次都第一吧,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永远都是第一,况且这还是个相对值。所以,这次老母亲果断跑到他的前面,苦尽甘来地宣布——我终于获胜了,太棒了!小家伙这时满脸的不情愿,气急败坏的说,不公平,你是大人,我是孩子,我就要得第一!
我当时是这么安慰他的,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一定感到委屈不服,甚至很难过,你觉得我就是应该得第一,我跑得足够快,而且妈妈是大人,本来力量就比我强,所以应该让着我,是吗?
他的眼中擎着泪花,肯定的点点头。
那妈妈想问问你,现在你的心里的这种感受,在你之前每次取得第1名时,妈妈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难过,他面带忧伤的盯着我的眼。
没错。妈妈的心里也有同样的委屈和不服,而且虽然我是大人,但是我也有一颗想要取胜的心,我也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比赛的胜利。我也付出了努力,不是吗?但是妈妈有跟你发脾气或者是抱怨不公平吗?
没有,他有些落寞的低下了头。
宝贝,一时的输或者赢并不代表什么,妈妈从你每次获得第一的表现里,学习到可能我们需要穿鞋时更快一些,跑的时候选择更加捷径的路线,我吸取了你好的经验和方法,才让自己的速度得到了提升,而这是我获得的更宝贵的经验呀。如果我一直只取得第1名,而没有看到这些经验的积累,那妈妈的损失是不是更大?
所以,宝贝你记住每一次的错误跟失败并不是对我们个人的完全肯定或全权否定,它只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阶段式的见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得到成长。
而且妈妈相信你通过这一次得到第2名的经历,你会知道,第2名的小伙伴,她的心里也会有不开心,你可能会对我有了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你下次可能还会采取更棒的方式,跑到卫生间对吗?比如骑上你的滑板车,会不会?
最后我们俩在哈哈大笑中,结束了这场眼泪的纷争。
我当时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输不起,其实在他再小些的时候,比如玩乐高或者是玩拼图时,因为某一个积木块儿,在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是很好时,总是不能及时到位。
偶尔拼积木时,被压麻的小脚丫轻轻一下踢翻全场,那随时爆发的音量足以掀掉整个房屋。我当时在想,没失败不成长,你姑且哭吧,面对糟糕的现状,不能如意的掌控全局,心情自然低落,妈妈能深刻的同理你的那份失望,可万不会像老一辈,因为桌子碰了你,就要拍打桌子,或是埋天怨地。
我只会在身旁不断的同理你、安慰你,让你感受到这样的事情是人生常态,没有什么大不了,妈妈,这份无条件的爱可以帮助你滋润,孤独而落寞的心,相信你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变得强大。
于是,事情也就逐渐过了,可随着他慢慢长大,这种输不起的心理,尤其在这个竞争非常残酷的当代,儿子那份小小的淡然,却似乎在愈演愈烈的竞争面前变得锐利起来。
今天再看这个问题,其实从表面来看输不起的孩子,传递给了我们以下3个信号:
第一,在孩子小小的内心里,他把这一次失败的经历或者说错误,看得非常重,甚至沉重到足以推翻原来大人给他贴上的聪明的标签,自以为是的他觉得自己再也配不上这个称号,或者曾经那些高贵的头衔。
第二,孩子非常在乎大人的夸赞和表扬,他会觉得因为我这次的表现差劲,就再也配不上大人的夸赞,从此似乎被打入了18层地狱,开始自暴自弃。那份对自己的否定和对大人鼓励雨露般滋养的希冀,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让他的心情更加低落。在不会排解这种情绪的前提下,往往便演化成悲愤。
第三,孩子本身的抗挫性相对较差。更确切的讲是他缺乏对错误经验的反思,缺乏大人对他的有效反馈和耐心指导。
分析“输不起孩子”的三种心理表象,我们来共同发掘它的深层内理,就是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为什么会有上述的心理表现?
第一,大人的影射。其实当我们成人后,虽然你觉得我挺输得起的,我的心里非常具有承受力呀。
但往往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些玻璃心的语言。比如你开车前面有一个老爱插队的阿姨,车技分分钟让人心跳180,你禁不住脱口而出:不就是开个保XX嘛,牛什么牛,就你那水平,迟早得出事儿。
再或者前一阵抖音里有三位农村阿姨,没有经过浓妆艳抹,只是正襟危坐看着你,一分钟到,10万入账!当你在慨叹农村老阿姨都可以夜入斗金时,我一个仪表堂堂,学历甚高的白领,凭什么还要加班看脸色,才能赚到那么一点点米,这世道真不公平!………
伙伴们这些话可能我讲的有点极端,但其实只是生活中很多例子的变形,想想你有没有说过类似于这样的一些负能量。
那么这些话在孩子听来是不是我们大人的输不起呢?我们输不起,那些貌似比不上我们的老阿姨,我们也输不起,貌似这个世界上比我们差太远的人,他们凭什么可以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飞起来?
表面成熟的大人有时反倒更像孩子,总在执着的寻求让自己充满优越感的语言,永远觉得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一小撮幸运儿。
那孩子呢,他自然更会输不起,因为他会学。
第二,对公正的片面认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为什么孩子总爱用公平来作为对一件事情是非黑白曲直的判断标准,而大人在面对一个两难的抉择时,才会想到要共赢?
这正是大人和孩子思考模式的不同,所以在人类思考的初阶也就是孩童阶段这种对于公正的片面认识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时需要大人更多的耐心和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这世界上的公平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第三,“输不起的孩子”,眼前面对的困难或许真真是超出了他的跳一跳水平,打个比方,这个事情或者难题难度系数是9分的,而他目前只有5分的能力,即使使劲跳一跳,最多能达到7分就已封顶,所以孩子确实在困难面前的确心有不甘,但是天生的不服输,又要想让他不断的突破自己。
而此时如果大人给到他的信号是嘲讽或者压根就不去关注,当他表现出失败的一面时,就没有了激励和动力。孩子心里自然会输不起,因为他知道我赢了才能得到大人的激励,看见和鼓励,而现在我什么都没了!我当然要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要挣扎呀!
请记住,被鼓励、被看见、被赞美是你的刚需,也是每一个人的刚需,当然包括我们的孩子。
第四,对成长认识的狭隘。当孩子考到100分时父母往往满脸的欣喜和雀跃,而当他只考了80分时,脸上则流露出不屑;孩子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取得好名次时,家长也是满脸的自豪,而如落后,尽管嘴上说着没关系,但是看到其他家长满面的春风,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失望信号,……都让我们告诉孩子,结果似乎真的比过程重要,让孩子在长线和短线这场马拉松的角逐中,贸然把人生也作为了一场短途马拉松的角逐,看重一时的输赢,却看不到远方的长期。
针对以上输不起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三项解决方案:
第一,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长期的成长。父母有义务和责任教导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资源本就厚此薄彼。
类似投资,本金大小固然重要,但绝不是重点,我们要更多关注盈亏比例。人重在和自己比,也就是盈亏比例,即自我增长的相对值,而非盈亏的绝对值。
我们不要纠结于寻求公平,还要让他看到,别人貌似的取巧,其实正是资源和优势,而对于自身而言,应该考虑如何跟对方合作,寻求共赢的机会,这才是长远的竞争观和更加良性互动的发源。
平时父母在生活细节方面,多跟孩子就一些关于输赢或者竞争的事件,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比如玩了一个游戏,父母和孩子在共同玩耍时,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造成了失败,便自言自语安慰自己——一次的输赢不代表什么,虽然我的心里有点难过,但是我注意到下次可以在哪方面做得更好,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亲身示范,面对暂时的失败,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应对?
在或者平时可以做一些绘本中主人公的反应,帮助孩子切记体察,进行反思,并且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
第二,难度适当,错误释然。游戏或题目的难度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符合脚手架——够一够能摸到的原理。把对错误的释然看作成长的捷径,而非拦脚石。
在孩子成功时多肯定,失败时多鼓励、抱持和关注,通过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无条件的爱,并且口头上去掉对分数、名次、……的有色眼镜,少些对比“别人家的孩子”,在心理上认同自家孩子天赋的独一无二。
简言之,尊重个体发展的自主选择,少评判,少抱怨,少期待。
当你想的简单了,问题的答案自然水落石出。反倒竭尽所能或者忽视,容易让静静变成凉凉。
错误面前,大人首先要明确错误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像大人一样,因为喝了一口水被烫到了,就再也不去喝而索性放弃,深深印证了一棵树不好,而放弃了整片森林,那未来生命空间的无限可能,将永远没有机会细细品味。
生活中,需要大人以身作则。牛奶倒砸了咋整?我们可以顺便观察一下水流美妙的神奇姿态!
开车擦碰了咋办?多了一个和人链接的机会,多了一种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
出门忘带钥匙了,怎么办?或许刚好回家顺便检查一下煤气灶有没有关好,同时也提醒自己,下次要记得吃维生素!
多一些自嘲,多一些幽默,多一些豁达,相信孩子将会变得更加充满勇气,逐渐变成输得起。因为他深刻的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问题的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因为另外的一种解决方案,或许阳光又处在那个转角的背面。
第三,拥抱自然,观察万物。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下,学会包容与解决。很多时候孩子的输不起,只是因为他的眼光或者是理念,局限在眼前的一小块天地。
他缺乏对万事万物,风水闪电,哪怕是一个小动物的深刻洞察。很少去思考,在自然面前,万物是以怎样的姿态来反抗或者相处?比方说小小的蜘蛛如何在一次次大风的侵袭后,依然义无反顾再次踏上知网之路,最终用远远超出人类想象的精妙的网来打动每一位观众!
其实最后他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网结实,让自己的成长变得更加踏实,更能轻而易举吸纳囊中之物,而不仅仅是作为艺术来展示。
相信在自然面前孩子所获得的启发,将远远超出大人的以身作则或是一两本绘本的启迪。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面对蚂蚁搬运食物,可以耐心的蹲上一两个小时去观察这个貌似乏味的动作,而大人却越来越少了这份对自然的敬畏。
总结,面对孩子的输不起,家长要让他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长期的成长,适当的难度,对错误的释然以及多在自然面前用敬畏和幽默,来豁达自己的心胸和格局,如此驰骋于人生的马拉松,才是值得我们寻求一生的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