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下》20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以对待那些路过的饥饿者。这时,有个饥饿的人,他垂着手,一瘸一拐的、有些无精打采的走过来。于是,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水对他说:“喂,过来吃饭!”而这个饥民猛然瞪眼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嗟来之食才到了这种境况!”于是他谢绝了施舍,终因不吃嗟来之食而死掉了。曾子听到后说:“这种情形还是有些区别的吧?要真是不礼貌的呼唤是可以离去的,但是在施舍者道歉后,也是可以食用的。”
(古语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而这嗟来之食也是有差别的,不能固执以待。否则,只能是以有用之身守死礼了。但有时,真的是不能吃,世上最难歉的是人情,最容易歉的也是人情。大体上说,曾子的想法也算是正确的。)
邾娄定公之时,有弒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弒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弒父,凡在宫者杀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盖君踰月而后举爵。”
邾娄定公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子杀父的事件。有司人员汇报了这件事,定公听到后,猛然惊骇的离席而起,并说:“这也有寡人的过错啊!”定公接着说:“寡人曾学过处理这种案件:如果是臣杀君,那么凡是在职的官员都要对此人杀无赦;如果是子杀父,那么凡是在家族内的所有成员都对其杀无赦。不仅要把凶手杀掉,还要拆掉他的住处,并挖成大坑,坑里灌满水。做为当地的国君,也要过一个月后才能饮酒。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晋国赵文子的新居落成,晋国的大夫们都来参加落成典礼。张老致辞说:“多么高大漂亮啊!多么灿烂美丽啊!以后,可以在这里歌唱奏乐,可以在这里哭丧祭拜,也可以在这里与同僚和族人聚会宴饮。”文子说:“我能够在这里唱歌奏乐,在这里哭丧祭拜,在这里与同僚和族人聚宴,这表明我能善终,而追随先大夫们葬于九原祖坟啊。”于是,文子面朝北再拜稽首。君子们都称赞他们两人,一个善于赞颂,一个善于祈福。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马死,埋之以帷。
孔子养的看家的狗死了,让子贡去埋掉,并嘱咐说:“我听说:破旧的帷幔不要抛弃,可以用它埋马;破旧的车盖不要抛弃,可以用它埋狗。我本身也贫穷,没有车盖。但你在封埋的时候,也要我的狗准备一张席子,不要把它的头直接埋在土里。”为国君拉车的马死了,可以用帷幔裹埋。(孔子是重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