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30+岁,最适合做自己的年龄

2022-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苏三毛

最近在思考人生三问之我要到哪里去。

在2016年的时候,我和丁老师结婚,我们就曾讨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对人生的定义是什么,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我们遇到选择时会优先考虑什么因素。

我们曾想过,希望开一所“百年名校”,或者“百年面包店”,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甚至用祖祖辈辈的力量,坚持做一件让世界记住的事情。

在创业之初,我们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三年之内,无论发生什么之情,都要把南山书院做下去。如果可能,要做五年、十年,二十年,让附近的人都知道,南山书院是会一直做教育的。

当然,在此之前,丁老师做过很多探索,银行、农业、私立学校、公益……我做的探索,则比较垂直,一直在做公益和教育,或者说,我一直都在探索自己、向内追寻的路上。

我们并没有选好创业方向,在经营不到3年的时间里,接连遭遇了两轮疫情,和“双减”政策。

此时,我们积累了一些财富,更多的是可以称为“经验”的“教训”。

我们再次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

也许比起生命的厚度,我们也在追求人生的宽度,探求无数的可能性。

30-45岁的时间,是人生最能够“做自己”的年龄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家庭相对稳定,有懂自己的爱人或伴侣,有可爱的孩子,但还不需要为他的学业太多焦虑;有父母,但父母还可以照顾自己,不需要我们过多照顾。

此时,可以去追寻自己的人生,而且,可以和爱人一同追寻。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目的论,人先有目的才有行为,并且思想也会受到目的的影响。

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人对它的解读才更加重要。

当面对选择时,我们做出选择的理由一定是基于“我想要怎样的人生”,“我的人生关键词”是什么而确定的。

现在社会提倡“丁字形”人才,横向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纵向找到一个方向不断向下扎根。

如今,在“教育”这个广泛的主题下,细分出越来越多的方向,我在家庭教育、性教育、绘本阅读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要深耕哪个方向,当然不是一定的,但一定要在某一个方向特别专业。

接下来的1年,我会在绘本阅读和阅读方面深耕,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个人品牌。

横向上,继续不断探索,向内求索,向外尝试,丰富人生的经历。

很多人追寻“财富自由”,什么才是“自由”?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多少钱才是自由,也是因人而异的。

精神自由,而后时间自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喜欢的事情,逐渐达到财富自由,做到“自洽”。

每一个人生路口,都在给我们机会探寻自己。有目标最好,没有目标,就当做对自己的一次心灵拷问。

感恩,在30+的年龄,能保持孩子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及保持成人的思辨和坦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