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你是“人力”还是“人才”?

2016-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良骏的卢
1.jpg

今天被一句话逗笑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忙”似乎成为了中国现代职场人永恒的一个标签。

“忙”,本来是一件好事,每一个成功都是从“忙”中得来的,它说明你有事干,它说明你在成长。

但是很多人的“忙”似乎并不是主动的“忙”,而是被逼无奈、受生活所迫的“忙”。我们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为了家人的幸福,疲于奔命。

忙着去学习,忙着去工作,忙着去布置任务,忙着去应酬…可是无形中有可能形成了一个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的怪圈子。

2.jpg

“穷忙族”最大的损失是没有生活,最可怕的命运是失去理想。在无尽的忙碌中,穷忙族可能最终放弃了思考,放弃了提高自己,最终可能连仅有的正能量和斗志全部都被消磨掉了。

同时执行多线程的工作,脚不沾地,加班无数,没有假期,无暇娱乐…最后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光彩的前途… 可能什么都没有…

但是即使每天处理琐碎事务,要做的事好似从来没有尽头,而收入与提高又寥寥无几,很多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轻易“say no”,因为他怕可能会连“穷忙”的这个机会都失去了。

中国职场人其实谁都明白极度透支身体去赌一个可能的明天是个极度危险的事情,但是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又使你不敢随便任性,因为你知道在那高高的玻璃笼子外面,在那轰轰作响的机器旁,多少人还在等着这样一份微薄的薪水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时代不断把“穷忙族”和“富闲族”更好的分开,犹如贫富差距一样。富闲族从容不迫,做事认真考虑,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职位和薪水都飞速上升。而“穷忙族”从不思考,一直做着“机械式”的体力劳动,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只为了得一个全勤的满工分。

3.jpg

《中国青年报》与腾讯新闻联合举办了一个调查,共11351参与调查,其中有82.6%的上班族认为自己是“穷忙族”,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真的是又中了二八定律的魔咒。

有一句调侃说的挺有意思:我们都是在玻璃上撞得头破血流的苍蝇,还真以为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飞向天空呢。

可是究其源头是什么呢?我们这群人都接受着最基本的教育,走过的路是大多数人走过的那条路,而我们却幻想着走得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思想可能来源于前些年一直流行的励志鸡汤: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普通。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社会阶层日益固结化,做个普通人往往意味着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中处于劣势,并且想要跨越阶层很难实现。如此,在很多人眼中,平凡的日子变得没有希望而没有奔头。年轻人都那么热切的希望自己“不普通”,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化身“高富帅”“白富美”,这种无形中灌输给我们的观念让我们深受伤害,它狠狠滴带走了我们的幸福。

没有显耀的家室,没有不菲的资产,没有出众的长相,没有超高的智商,穿着手工西服却依然挤公交挤地铁,出入城市最中心的CBD,却依然租住在老式居民区的一张小床上。这便是所谓的“我们那么努力,也不过是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4.jpg

可是普通人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变成“庸人”,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变成“穷人”。

事实生活本来就很普通,不管你多有钱,不管你多富贵,你照样少不了一天的吃喝拉撒,你照样要面临种种彷徨、失落,无人能逃离这一切,这便是人生。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到底是一夜暴富值得推崇,还是靠勤劳智慧、稳扎稳打改变自己的命运来的踏实?几乎所有人都想往上爬,都想成为人上人,都想管人不想被管,生怕沦为“普通人”,而难道社会不是由一个个“普通人”组成的吗?

5.jpg

在中国我觉得更应该提倡: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实;少一分计较,多一分用心;少一分投机,多一分勤奋;少一分丛林法则,多一分真心传递。

这样我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幸福,其实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更有“普通人”的精神:有所追求,有所守护,有所担当,有所寄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