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迷思:南海“共同开发”怂不怂?
去年下半年开始,中菲就南海共同开发一事进行磋商。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508dc01dc333d85e.jpg)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达了中方的基本态度
在各自海洋权益声索相重叠的海域,如果某一方采取单方面开发,另一方势必采取相应行动,这将使海上局势复杂化,甚至导致紧张升级,最后谁也开发不成。解决的方法就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31年前向菲律宾领导人提出的富有政治智慧的设想。“共同开发”并不影响也不涉及各自的法律体系,而是通过双边协商达成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规范和安排。中菲关系正在不断改善,双方有必要及早做出决断,使邓小平先生30多年前对菲释放的善意能够在今天开花结果,使两国人民都从中受益。
由此,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认为中国外交太“怂”,并进一步提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c99f60c8cfeca49e.png)
其实,关注中国外交的朋友肯定经常看到很多网友提问“中国外交为什么这么怂”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bc9ba48e42ad266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178b55a7593e216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0381fbd7a96f4728.png)
但经历了社会的历练,我们其实早已经学会:遇到争议时,最应当做的不是选边站,而是反思争议中有没有反常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实力和外交地位正在不断的上升。如果中国外交那么“怂”,她为什么能够从1949年的贫弱中成就今天的强大?为什么能够提出一带一路这种规模的全球战略(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有实力做到这一点)?可见,中国的重大抉择一定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否则,难道是光凭运气就能高居台阁吗?所谓的“怂”,不过是“韬光养晦”的外套和“卧薪藏胆”的面具罢了。
仅就中菲南沙群岛争端的解决来看,中国的处理是站在战略高度上,而不仅是将其作为一次单独的外交事件来看。因此,关注此事应将其置于中国国家战略的全局性视角下。
1.什么是大战略?
大概的定义是,一国调用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资源来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包括调动、分配、投送和运用过程的筹划和指导。见于周丕启:《大战略分析》。
一国制定大战略过程中,要有目的、目标和任务之分,相互协调并能够促成合力,为一国维护自身安全谋得局势。目的处于最高层次上,由具体的目标支撑;目标又由具体的任务支撑。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819627a5f1d53f9d.jpg)
2.目前中国国家大战略目的、目标与任务
目前中国国家大战略的目的很容易判断,就是要实现前几年提的“和平崛起”,或者这两年提的“和平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要求,中国设立了几个目标。以2017《中国外交》为例,里面提到几个成就事实上也是中国国家战略的目标,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新局、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提质升级、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和全力服务国内改革开放等。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具体细分为更加微观的多个任务,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中国要和平发展,就需要实现上述目标,并基于相互协调的一系列任务,其中就包括周边外交。当一个可能的任务与目标和目的之间存在潜在的不协调时,该任务至少不应当作为最优选项。在这个时候,局部的胜利甚至可能导致战略的失败。大多数优秀的战略家都是好的棋手,作为国家战略的棋手重在消耗中谋势,而不是通过决战以获得快速取胜。
3.中菲南沙群岛争端与国家战略的协调性
首先,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不仅此一例,还包括与印度、与日本和与南海周边国家存在一些争议。中菲如何解决这一争端,意味着可能成为其他领土争端的解决先例。
其次,中菲如何解决这一争端,也意味着中国如何与周边小国相处,尤其如何对待周边小国,这就涉及到相临近的若干个东盟国家。
再次,中菲如何解决这一争端,还意味着中国如何与周边国家相处,囊括了印度、日本等大国。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是,中菲如何解决这一争端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未来将如何发展(崛起)。
所有这些影响都要求,中国必须采取一种姿态来保证,中菲解决这一争端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态度——能够支持中国的大战略,即和平发展(崛起)。
4.武力打击的代价
对菲律宾采取武力手段在军事上不困难,一定会赢。但是,中国多年苦心经营的姿态和理念就会变得十分不可信。代价是什么?欧洲和美国更加靠近,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日本和印度更加担忧,周边小国对强大而“铁血”的中国忧心忡忡,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可能遭到阻碍,以及中国在多边体制和全球组织中合法地、服众地获得地位和身份更加困难。这些代价都很可能发生,并使武力打击菲律宾这一任务与战略目的和目标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
与军事上的获胜一同来的,是政治、经济和外交成本的提升。一城一地的得失,却为赢得全局造成了阻碍,这是战略上的失败。
5.共同开发的收益
具有共同开发的权利,不代表平均开发。开发权的分配一定是根据实力和影响力来进行的,否则具有强大基建能力的中国不需要武力都能在菲律宾开发之前把所有资源都抢占,并且同时通过海事巡逻而不是海军巡逻将对方控制在范围以外,最终还把争端控制在非军事范围内。
收益是,中国的手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望。简单地说,如果菲律宾愿意,中国愿意与菲律宾一同“共同致富”,带它发财;如果不愿意,中国在近海范围的控制能力可以使它一分钱都没有,有苦说不出,最终只能选择成为美国的排头兵。将对手的排头兵变成自己的好邻居,远比杀死他更值得令人佩服。
结论
中国先天就是一个大国,有成长为世界强国的潜质,也正在为自己创造这个未来。一方面,她不能容许自己因为不够谨慎,而失去改革开放、韬光养晦几十年创造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协商并不表明这一决策是软弱的,反而表明她是平和、友好和和谐的。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自身的强大只是基本条件,他还需要赢得它国的信赖和尊敬。单单只是强大以及强大引发的恐惧感,更可能激起它国的反抗而不是顺从,更妄论领导它国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
一个强大的巨人很可怕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d2c1031a55f2f5a5.png)
但一个仁慈而又强大的巨人却能够让人又爱又怕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0538/cdd5f7090412de6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