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文·心·声随笔散文

好小说让你体会到生命不灭的感动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46人  宋宋的白银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是520,我却想写一个沉重的话题——活着。写这个话题源自之前刚刚读过余华的小说《活着》。

冯唐说,好的小说文字妙曼,结构精当,才情灿烂。但他还说,小说文字不好不重要,结构不好不重要,才情不好不重要,小说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感动。

作为一个没读过几本小说的我,来评价一本小说的好坏是很荒唐的。我只是想说,这本小说里没有闪闪发光的金句,没有哲学式的思考,它只是用朴素简单的语言叙述,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关于活着的故事,它让你体会到一个孤独而坚强的生命带给你不灭的感动。

感动也是余华写作这部小说的起因。他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活着》。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动荡和苦难的一生,却也是平静和快乐的一生。福贵本是地主的儿子,生活无忧,可他嗜赌如命,被龙二下套输光了家产,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气死,母亲也在贫穷中患了重病。他去寻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中,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一个人抚养孩子长大,撑起了整个家。女儿凤霞因为一次发烧成了哑巴,儿子有庆尚且机灵。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死去,最后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然孤独而又坚定乐观地活着,无条件地接受命运加诸在他身上的一切,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正如余华序言里所说: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小说读起来悲苦压抑,却莫名地苦中带暖。从头到尾有太多感人的细节,我想这些细节也征服了无数读者。

当福贵输光家产,他爹变卖了所有财产,告诉他:“富贵啊,赌债也是债,自古以来没有不还债的道理。我把一百多亩地,还有这房子都抵押出去了,明天他们就会送铜钱来。我老了,挑不动担子了,你就自己挑着担子去还债吧。”富贵挑着担子一天下来,绸衣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这才知道,爹为什么不要银元偏要铜钱,就是要让福贵明白,钱来得千难万难。从此以后,福贵从新做人,成了一个勤劳有担当的庄稼人。

当福贵他爹去世,他娘和妻子家珍不敢大声哭,她们怕福贵想不开,也跟着他爹一起去了。他娘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其实福贵心里想的是他死去的爹,他爹死在福贵手里了,娘和家珍、凤霞却要跟着受苦。

福贵一家搬出了老祖屋,辞退了佣人长根。三个月后,长根想念凤霞和有庆,来看望他们。长根年龄大了,没有人愿意再雇用他,只能要饭过日子。福贵和他娘决定日子再苦也要把长根留下,长根却说:“少爷,我没有帮你的力气了,有你这份心意就够了。”说完长根就要走,他们拦不住,长根说:“你们别拦我了,往后我还来看你们。”长根走后,还来过一次,他给凤霞带来一根扎头发的红绸,是他捡来的,洗干净后放在胸口专门来送给凤霞。

福贵输光了家产,妻子家珍被福贵丈人接了回去。可是家珍生完了孩子,在有庆半岁的时候回来了。她没有坐轿子,她将有庆放在身后的一个包裹里,走了十多里路回来的。有庆闭着眼睛,小脑袋在他爹身上一摇一摇回来认爹了。家珍是城里小姐出身,细皮嫩肉的,从此以后跟着福贵干粗活,在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不知所踪的日子里,纵然信中有疑惑,却依然不离不弃坚守着他们的家。福贵一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娶了家珍吧。

乖巧懂事的女儿凤霞从小就和福贵一起下地干活,幼小的凤霞常常坐在田埂上看着福贵干活。可是凤霞十二岁的时候,为了省下些钱供有庆读书,他们忍痛把凤霞送给了城里一户人家。几个月后,凤霞跑了回来,福贵把她送回去,天黑后路上的石头绊着凤霞,福贵就蹲下把她的两只脚揉一揉,然后背着凤霞走到城里。到了城里,离那户人家近了,他把凤霞放下来,摸摸凤霞的脸,凤霞也摸摸福贵的脸,福贵再也不愿送她回那户人家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回到家里,家珍怔住了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他们又过上了一家四口的日子。

有庆十来岁的时候,光景好一些了,家里养了两只羊,全靠有庆割草喂它们。中午上学有庆先喂羊再自己吃饭,然后赶紧跑着去上学。一天两次来回就得跑五十多里路。有庆这么跑,鞋当然坏的快。福贵就说他费鞋,其实福贵知道,羊粪肥田,就是每年剪了羊毛卖的钱也能给有庆做好多双鞋了。可是福贵说了有庆后,有庆上学就光着脚丫跑去,到了学校再穿上。有一次都下雪了,有庆就光着脚丫在雪地里往学校跑,让福贵心疼不已。

后来有庆死了。原因是福贵被抓壮丁时认识的战友春生当了县长,他老婆生孩子时急需输血,有庆的血型合适,医院的护士为了巴结县长抽光了有庆的血。春生来福贵家里看望他们,福贵和家珍恨死了春生,尤其是家珍哭喊着让他出去。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春生受到迫害,有一天深更半夜,春生来找福贵告别,说他不想活了。家珍听到说:“春生,你要活着。”此时的家珍已经释然,她知道有庆的死不能怪春生。一句“你要活着”道出了宽容、理解、善良和坚强。

凤霞生孩子后不幸去世,家珍给孩子取名叫苦根。后来家珍也生病去世了。福贵只有女婿二喜和苦根了。二喜花钱请人做了个背篓,苦根便整天在他爹背上,二喜干活时更累了。他是搬运工,在板车上绑着三根竹竿,两根竖着、一根横着,上面晾着尿布。城里人笑话他,可他不以为然。

苦根三岁时,二喜被水泥板压死了。福贵把苦根带到村里来住。福贵年纪大了,从前挑一担菜进城,一口气便到了城里,如今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天亮前两个多小时就得动身,要不然晚了菜会卖不出去。这下苦了苦根,总是睡得最香的时候被福贵拉起来,两只小手抓住后面的箩筐,跟着福贵半开半闭着眼睛往城里走。苦根是个好孩子,到他完全醒了,看福贵挑着担子太沉,老是停住歇一会,就从箩筐里拿出两颗菜抱到胸前,走到富贵面前问:“轻些了吗?”福贵心里高兴啊,就说轻多了。

后来苦根也死了,在饥饿中被豆子撑死的。从此福贵只能一个人过日子了。他在枕头下压了十元钱,村里人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他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知道他死后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福贵看自己还得活几年,他凑够了钱去买牛。牛是半个人,它能干活,心里闷了,福贵也能和它说说话。他到牛市,看到一头老牛被人嫌弃即将被杀,福贵心里放不下,干脆把它买下来,人们都说福贵老糊涂了。福贵给老牛起名叫“福贵”,心里美滋滋的。

即使人生满是苦难,即使最后无人相伴,孤独一人,努力活着本身就让人感到无穷的生命力。这本小说读来虽苦,却能从悲剧的压抑中看到温暖,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点点光芒,感受到无奈的同时体会到生命不灭的感动。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我看到了高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