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婚姻育儿生活家

有时候,是孩子把我们“宠坏”了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301人  Jk不二子
有时候,是孩子把我们“宠坏”了

1

那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在客厅里玩。他突然打了个喷嚏,我就隔着玻璃门对他说:“赶快自己拿餐巾纸擦一下!”

儿子自己抽了一张纸擦好之后,突发灵感。自己站到椅子上,把半包纸巾都被抽了出来 ,一边把餐巾纸从高处往下扔,模拟下雪的情景,一边兴高采烈地叫我,“妈妈,看!下雪啦!”

我回头一看,天啊,满地都是纸巾!一股无名火顿生,就忍不住冲他大声呵斥∶“不要再撕了!”

儿子本以为妈妈会和他一起欣赏“下雪”,不料妈妈是这个反应。他显然有点无法接受,于是立马板起脸,居然也发起火来,甚至用头撞我,以示抗议。

我觉得要教训他一下,就打了他的屁股两下。他大哭了,抱住我,眼泪汪汪地说“妈妈在,妈妈在。”

其实我见他这个样子,心里早软化了。可是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还是眉头紧锁。

他见我真的生气了,便停止了哭泣,然后用两只小手把我紧锁的眉头往两边拨开,然后挤出笑容,对我说,“妈妈,笑起来。”

当我看到他眼里的恐惧和讨好时,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原本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孩子创作了一件他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下雪”作品,即便我觉得他浪费了纸巾,还弄乱了卫生,却实在没有必要让这件事情升级为一个让我火冒三丈、让孩子恐惧害怕的亲子冲突。

事后,我很后悔。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练了这么久,自己还是会忍不住吼他?是控制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还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作为父母就是有权利这样做的?

反正他们还小,一切都要靠我们照顾。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天,就是地。就算有啥冲突,他说不过我们,更打不过我们,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不记仇,所以我们大概以为发点脾气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有时候,不是我们宠坏了孩子,而是孩子把我们“宠坏”了。

有时候,是孩子把我们“宠坏”了

2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对我触动很大。

当主持人问妈妈“孩子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时,妈妈们会说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不好好吃饭”……

在问及满分是10分,会给孩子打多少分时,妈妈们给出了8分、7分,低的还有5分.....虽然很多妈妈也看了孩子的优点,但是很少有人给自己的孩子打满分。然后,主持人让孩子们评价各自的妈妈。无一例外,每个孩子都非常自豪地夸赞自己的妈妈。

“妈妈烧饭给我吃,很辛苦!”

“妈妈的头发,很漂亮!”

“妈妈变老了,我会很伤心!”

“就是喜欢妈妈,想保护她!”

当主持人问孩子,如果满分10分,给妈妈的打几分呢?

结果所有的孩子都给妈妈打了10分,更有孩子毫不吝啬地打了1万分。

那些自以为比较客观给孩子评分的妈妈看到这一幕都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父母总说,自己无条件地爱着孩子,其实孩子才是无条件的爱着我们。

孩子从出生以来,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就是100%信任我们,爱我们。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愿意相信。无论我们去哪里,他都愿意跟随。

信任依赖是爱的基础,对于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他的一切。

这是怎样一种完完全全彻底敞开心扉的爱呀?他给予我们的,正是“无条件的爱”啊!

有时候,是孩子把我们“宠坏”了

3

前几天,在地铁里看见一个妈妈因为儿子在玩,没有及时听到自己的声音,妈妈把孩子抓住往门外带,但是那时候地铁门已经关上了。

结果这位妈妈很生气,就训斥了孩子一站路。那孩子倒是挺懂事,一个劲道歉,还试着往妈妈怀里扑,想和妈妈亲近。可是妈妈很不耐烦地把孩子推开了。孩子一脸失落,扑了好几次,妈妈总算把他搂过来。

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而且不依不饶,我只看到孩子被妈妈推开时眼神里有太多的不安和恐惧。

同样的场景,如果这位妈妈和同事一起坐地铁,事情也很紧急。因为同事心不在焉错过了一站地铁,妈妈一定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可能还会安慰同事“没事,没事!”吧?

孩子犯错了,处于攻击模式的我们会采取威胁和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们屈服于我们的意愿。这种做法也许表面看起来很奏效,至少可以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是我们会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孩子不会与我们亲近,因为我们在感情上无法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有时候,我们所谓的管教,不过是任性地宣泄自己负面的情绪。

心理学认为,孩子0-6岁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拥有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认为自己是被喜欢的、有价值的,不会担心被抛弃,有安全感;能体验到父母的负责和亲切, 甚至父母不在时也这样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对外界的反应也积极。

所以,有人说,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有觉察有智慧的父母,也许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让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思想和内心黑暗尘封的角落,为我们创造恰当的条件,让我们学会如何从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开明,更充实的生活。

很多妈妈自从有了孩子以后自己似乎脱胎换骨,像换了一个人,这正是因为孩子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融解了我们内心的坚冰,唤醒了我们的灵魂,重新赋予了我们爱的力量。

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一句∶“谢谢你,让我做你的妈妈。

[if !supportLists]4、[endif]父母自我把控情绪的能力

通常,婴儿和学前儿童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喂养、饮食和行为问题显露出内心的不安。他们的焦虑来自父母的反应,而不是通过理解外界发生了什么事。

在心理学家哈维兰的经典实验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注意到他人的情感表达和对他人做出不同的反应。当妈妈同时在表情和语气上表现出高兴时,十周大的婴儿,看起来就会开心,兴致勃勃地看着妈妈的脸。当妈妈表现出伤心,婴儿的嘴部动作会增加并且不再看着妈妈的脸,而是转到别的方向。如果妈妈表现出愤怒,有的婴儿大哭,有的则表现出呆住的表情。

可见,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情绪影响之大。有安全感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的父母,控制欲更强,占有欲也更大。他们想通过某种方式弥补自己“内在小孩”的遗憾, 无形中就会忘记尊重现实中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孩子。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不安。

稍后,会在第7章,具体探讨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一个孩子开始慢慢爬向妈妈在的地方。当她发现了危机,看到悬崖进退两难,而在另一端的妈妈丝毫不为所动,面部表情。孩子感到不安,看到下一个妈妈的眼神,面对毫无不为所动的妈妈,孩子退缩了,返回了。从心理学来讲,这是一种镜子效应。孩子身上可以直接反映出父母的负面情绪,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可传递性。在视觉悬崖的另一边妈妈对着孩子愉悦的笑着实验开始,面对微笑的妈妈,孩子开始跃跃欲试,在视觉悬崖上出现了火山熔岩。孩子显然有一些犹豫,可是看到妈妈笑容的瞬间,孩子没有一点犹豫的向着妈妈的方向爬过去,刚才还害怕的不敢过去的宝宝就这样轻松的通过了视觉悬崖后来又让以前返回的第一个宝宝再来一次。当宝宝听到妈妈叫自己的名字时,看到妈妈的笑容,宝宝根本不在乎视觉悬崖,也笑着爬过了视觉悬崖。可见,妈妈的表情和话语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看到妈妈的表情,孩子会笑得很开心,以后我要加多加努力,让孩子更加开心的生活,笑真的是会传染的。


Hi,我是JK不二子,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少儿心理咨询师。曾从事中学教育10年,后辞职跨界创业,致力于亲子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和写作。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就请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啦。么么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