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的村上春树
大学时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感觉有点奇幻、有点晦涩,充满文艺腔调,对于年少的我来说,读起来不是那么爽快——不像推理悬疑小说那样,全程情节紧凑紧张时时引发爆点看得非常过瘾。但还是强迫自己一本本读下来,因为当时非常想考日本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不过后来放弃了,这是后话,不提了。
时隔多年其实已经忘记了那些书里讲的是什么故事,脑海中只剩下只言片语的印象。最近看了他的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才知道,原来他写小说是先写英文版的,然后再翻译成日文。由于外语水平的局限性,他在使用外语写作时只能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翻译成日文后,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在日本文坛中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不止一次看到网友说其实更喜欢他的杂文,于是就找来看看。果然,村上先生的杂文的写得轻松俏皮,又朴实无华,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让他联想到很多有趣的事。在《爱吃沙拉的狮子》这本杂文集中,每篇文章的最后会有一句俏皮话——用谐音词与文中的关键词互动,组成一个幽默的句子,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谐音词要懂得日语发音才能体会到幽默感——庆幸我会。
要问作家是否如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些艺术家一样,放浪形骸,追求体验极致感受来获得写作灵感,或是其实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熬夜、失眠、抽烟、酗酒来获取写作的灵感呢?虽然这样的作家也有很多的,比如村上先生书中提到的海明威,他连续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又是什么的,根据这些真实体验,写出了非常伟大的作品,而自己最后却吞枪自杀。这样烈火烹油的人生不可不说是轰轰烈烈。而村上春树绝对不是这样的。他说,自己从来不会因为写作文思枯竭而写不出来辗转难眠的情况。每天都极其自律,要跑步一个小时来维持补充脑力,去除赘肉——他说赘肉是作家的死敌。他写了三十多年,也跑了三十多年,要问他从跑步中都获得了什么,就去读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先生除了是一位非常自律的作家外——这一点已经足够引起我的膜拜,写作之余他还翻译英文小说。主要是在写小说感到累的时候用来调剂大脑的——他说,翻译用到的大脑与写作用到的大脑不是同一部位。作为从事过翻译工作的人来说,这么说好像是挺有道理的。翻译外语好比是一项技术活,只要把作者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精准的表达出来即可。而写小说,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自己去搭建一个世界,与翻译用的大脑区域完全不同。
虽然读过他的小说又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了,当我从他的自传和杂文中了解到另一个村上春树之后,竟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低调又自律、勤奋又坚守自己的日本作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对他的小说也有兴趣再重温一遍了呢,也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会有不同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