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透支的信任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萧诺零

  “零花钱先帮你存着,长大以后再给你。”这是不知道多少家长扣留孩子零花钱的借口,如今经常被调侃成父母信任危机的标志。

  类似的,“要是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就给你买ipaid”之类的的话,也极有可能事后“失忆”。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父母怕孩子乱花钱,但是又希望能用零花钱来鼓励孩子,于是产生了这种一边给孩子零花钱,一边又想方设法没收孩子零花钱的荒诞事件。

  同样的,用ipaid可以鼓励孩子学习。孩子为了能得到奖励而用功读书,但是如果真的奖励了ipaid,孩子又极有可能以后沉迷游戏,影响学习。

  对于这类情况,在做不到或者担心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家长就不应该夸下海口。身为父母,就应该起到榜样作用,但是居然失言,孩子会作何感想?成为一个和父母一样言而无信的大话精只是最好的情况。身为弱势力的孩子是无法与身为家长的父母抗议,就算抗议也无用,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生他养他,孩子就得一切听自己的,就算是奖励也是父母掏钱,父母愿意不掏就不掏,甚至还和年幼的孩子玩起了文字游戏。

  一个孩子能为了那虚幻的奖励努力学习那么久,到头来得到的却是发现心目中和蔼可亲的父母居然是这种没下线的大骗子,他们还会信任父母吗?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孝顺,可是却又是他们自己主动与孩子决裂的。

  鼓励孩子替父母做家务或是学习,出发点是好的,通过奖励机制也能让他们产生动力。很多年幼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长远意义,那么父母的奖励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孩子也会渐渐地在潜意识里形成读好书就会有回报的认知。但是很多时候奖励没有到位,便形成了反效果,潜意识里形成了“读书无用”的认知。孩子本来就很迷茫,他们在踏上社会之前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读书,产生了这种念头之后只会更挫败他们的学习动力。

  也有的家长不会用奖励机制来诓骗孩子用功读书或者帮忙做家务。他们只是想维系亲子关系。比方说“爸爸这周末带你去海洋公园玩啊。”但是到了周末又会说“抱歉,爸爸公司里要加班,不能陪你去了。”一两次孩子都还能接受,毕竟不能体谅父母的孩子其实是少数,你会觉得孩子不体谅你往往是因为你先不体谅他。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言,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孩子不体谅你?

  孩子只是希望能多和爸爸在一起,希望爸爸能陪陪自己,甚至有的孩子担心爸爸工作太累了想给爸爸找个借口休息。多么单纯美好的愿望。身为父母你们体谅过孩子吗?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非但对你的好意不领情还冤枉你指责你。你会好受吗?这种情况虽然比奖励的欺骗好一些,但是对孩子心灵的创伤却是难以弥补的。

  孩子无法反抗父母,因为他们在家庭里是弱势群体,他们只能默默的忍受,而这种忍受必定不好受,长期以来极其容易落下心理疾病。而且现在的家长普遍不在乎孩子的心理问题,他们表面上疼爱着孩子,实际上却用攀比工具一般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常听说有学生自杀,很多人为了推卸责任便说是“现在的年轻人抗压能力不行啊。”说话是往往还装模作样地摇头,露出一副担忧祖国未来的模样。而事实上,可以很负责地告诉读者,原生家庭的环境是决定一个人性格人格的主要因素。而现在许多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

  各位父母啊。你们在孩子心目中还有多少额度可以透支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