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之前
两位奔七的老同学,陪伴孙子堂读小学四年级进京了,接送孩子的空当,他们饶有兴趣地大逛北京城。记得小姝1995考入北交大,当年她的叔伯兄弟彪过满月,那是我们家当年的双喜临门,如今彪也在北京创业了。1997嫂子的一帮同学相跟进京,哥哥忙工作走不开,带我进了一回北京,。交大有他们的同学当某系的书记,同学中还有两三小孩交大读书,于是便住了交大的招待所。后来因为我的小孩上学、留学去了两回,住小姝家,并开车和我一起送语去意大利留学,回程一路上欣赏着北京的风光,只觉得惬意非常,甚至没有什么离别的滋味。一半年后,定去英国,我们直接住了机场附近的快捷酒店,我一个人送走儿子,那叫一个心痛,坐在离开机场的快轨上,一路上"阿弥陀佛"才算平稳一点。急来才抱佛脚,是因为再无可依,急来才知“佛”真的伟大。哥嫂北京安顿下来,家群里喊话“霞、辉可先来一起逛京”,我那蠢蠢欲动的心哪,这不语说她要去京找同学去,我就报名一起要去。你去干吗,找我哥呀!当年觉得小姝是北京的“地主”,如今我哥也是地主,去看看“地主”,去看看北京了!
一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兴,刚国兴。1977恢复高考后,国家重教育,家庭重教育。那时我们家77二哥考上大学,78我上中专,79父亲复职,国运盛,家道来。之后三弟、妹妹相继考中,喜事连连。一个农民家庭,发生了质的改变。一家重教育,家兴。父亲有一年不堪重负,把“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儿孙不算贫”写成对联贴在街门上,聊解心宽。还教育我们“靠天靠地靠别人不是好汉”,所以大家都努力奋斗。哥嫂为了孩子们上学,租房进城,他们的大学梦,种进了孩子们心中。他们得尝所愿,姝考入交大,并在京成家立业。如今,一如当年进县城的升级板,上学的情景喜剧四十多年后又在北今上演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原来不是愿景,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实践,实践中行动中,树木成林,人才济济。记得父亲最后在医院里,还在数他的孙子辈的研究生博士生,他的自豪和骄傲啊!如今的社会进步很多了,大学普及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却更强了,是的,掌握先进文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再去看看北京。
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