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1孩子的落后是父母的责任

2021-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北晓生

出差回来,将行李放下,带上向日葵风车,急匆匆的赶往幼儿园接儿子。

门外早已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子,都是来接孩子的。

门内整齐摆放着许多个包裹,里面装着午休的被褥。

环视一周没有发现儿子的,应该是被同为幼师的妻子收了起来。

脑海中生出儿子向我飞奔而来的画面,口中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望着班级里的小朋友排着队伍走出来,一个又一个,始终没有看到儿子。

倚靠栏杆,手中的风车迎风转动,原本平静的心激起层层涟漪。

儿子还没出来,两次给妻子发信息,不见回复,想必是在忙,只好耐心等候。

校园的喇叭传出声来:“一楼和三楼的老师到院内打扫卫生,二楼的老师准备会议室。”

前两天,妻子告诉我周六上午要加班召开家长会,问我什么时间出差回来。

因为工作的缘故,只好决定带着儿子一起到园里加班。

老师们手持扫帚、撮箕相继从教学楼里走出来,儿子被一位老师抱着也跟了出来。

看似在哭闹,无暇顾及我的存在,老师将他抱到了游乐场骑木马。

那一瞬间觉得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向我奔袭而来的桥段被击打的粉碎。

自儿子上幼儿园,这是第一次来园接他。

风车依旧肆无忌惮的迎风转着,我的眼睛停滞在儿子身上,不断往返几只木马中间。

过了一会儿,老师抱着儿子返回教学楼,发现手持风车的我,径直跑来。

拿起风车,边跑边跳,好不喜欢,然后去游乐场玩滑滑梯、玩沙子。

妻子打来电话:“涵涵做了感统测试,情况不是很好,刚才在和辅导老师交谈。”

曾一度担心的问题,最终还是发生了。

起初注意过孩子的行为举止,更多存在自己遐想的空间里,这与我的关系最大。

妻子见我未做声,接着说:“不是很严重,主要是无法正常接收指令完成动作,和同龄的小朋友稍有些差距,整体水平与1岁8个月的孩子相近,现在发现的早,只要多加训练,很快就会跟上。”

“知道了。”声音很低很低,看着儿子喜笑颜开的样子,内心满是挣扎,就像被一把锋利的兵刃收割。

儿子今年3岁4个月,若是根据数据去分析,整整落了一半,刚好是1年8个月。

回到家,我便放下所有的事情,和儿子一起在书房玩耍,从简单的指令开始。

让他从玩具堆里找老虎,然后交到我的手里。

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理睬,只顾着自己玩耍,经过我的一再坚持,从中找到了老虎,直接丢到了我的面前。

因为该指令还没有完成,就继续请他帮忙,让他递到我的手中。

他用三种方法来回击我的请求:用不理睬来回避,用看书来转移,用没有了来反驳。

“请您把老虎递到我的手里来”,我继续不停的说,和唐僧念经无异。

这个看似简单的指令持续了近五分钟才圆满完成。

接着绵羊、老鼠、猪,一个个找到,然后交个我。

当四只动物都在我手里时,再次向他提出问题:“告诉爸爸,这是几只动物?”

他继续回到那三种方法来干扰我。

为了方便理解,就在眼前跟他数,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一共是几只?

其实他会数数,可以从1数到10。

不论怎么引导就是坚持不理睬,见我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的选择了第四种方法,用独门暗器“枣核钉”、“滚地龙”来周旋。

不管他怎么折腾,就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他也拿出誓死抵抗到底的决心。

妻子做好饭菜,叫我们过去,妈妈的频频出现,让儿子似乎抓住了转机。

竟拿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勇气,将情绪调至极致,向我发出致命一击“干呕嘶吼哭”。

因为心疼,妻子与我发生了争吵,其实我的心里也很是煎熬。

细想下来我的情绪也没有控制好,幼儿时期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惭愧至极。

过后我再次去书房收拾散乱的玩具,以为儿子不会再理会,没想到的是他也跟了进来。

我无意识的将几个积木放到他的面前说:“涵涵,把这些玩具装起来。”

他未做声,拿起一个积木看了又看,慢慢的放进了袋子,然后一个接着一个。

见状,我便将散乱的玩具都送到他的面前,收拾玩具的速度也跟着快了起来,还不时的说出图案的名字。

只要儿子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我都会给予“真棒”、“真厉害”等赞美。

收拾完玩具,拿起喜欢看的《恐龙大百科》回到了卧室,拍打着床沿说:“爸爸,坐来。”

儿子在礼貌用语方面还是很周到的,我表示感谢,他回复我不客气。

到了睡觉时间,他放下书:“不看了,休息、休息。”

这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夜晚,就像澎湖湾月下的小船,静悄悄的飘荡在湖面。

夏夜晚风、星语星辰,还有那盈盈闪闪的萤火虫。

妻子准备报班,每堂课的费用最低200元,还是老师内部价。

不是心疼昂贵的费用,仅靠老师教会涵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导致儿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和妻子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没有学会如何做好一名父亲和母亲,真正要学习、训练的应是我们。

经过与儿子一次深交流,发现孩子有着一种高超的分析能力,他会根据你的情绪和你的言辞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

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幸福和喜悦,是一种不加修饰、毫无包装的真情流露。

此刻我们要感谢孩子,是他们给予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不言弃的勇气。

我们要回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沟通,最好的沟通是语言。

而语言基础就是要尽心陪伴、反复沟通,这就是我今日最大的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