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这样教孩子学数学,有效又有趣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55人  简i不简单

现在很多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语言教育,英语早教班尤为吃香,若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感觉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其实数学启蒙也同样重要,但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最强大脑》评委、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魏坤琳,就一直很倡导要尽早开始孩子的数学启蒙。“数学启蒙做没做、做得好不好,效果差别很大。”

一个幼儿园园长朋友也说过,在班里,数学是唯一一门,急需要分班、分级的课,因为家长在入园前或者在课外,给没给孩子做过启蒙,很容易看的出来。学到前面的小朋友,一般老师都会更照顾,学更多,而对于落后的小朋友,就只能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了。

2-8岁是孩子的数学敏感期,也是TA思维能力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阶段。

18~22个月

掌握初级的数量概念,多数孩子可以学会口头数数1、2、3,有些孩子可学会10以上的数数。

2岁半~3岁

有初级计数概念,可以指着物品将数量数出。可以区分物品明显的特征,例如形状、颜色、名称,也有分类的概念。

3~4岁

具有明确的计数能力,能指物数数,并说出总量;有明显的对应、分类能力,有较明显的度量衡概念,例如能区分高矮、胖瘦、长短、轻重、粗细。

4岁之后大多数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开始进入幼儿发展运算与综合数学能力的时期,但如果在此之前没有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过或仅仅是背一些数字,孩子在初级概念上的理解缺失,会导致他在之后的学习中,肯定会更吃力一些。

一些家长已经有意识的在学龄前教孩子数学,但是一遍遍的背诵数字和加减运算公式,那么即使会数数,或做简单的运算,也可能是重复强化的结果,或只是记性好而已。即使学会了1+1=2,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一定会运用,更别说举一反三。

这种枯燥的早教,将会早早的扼杀掉孩子的兴趣。

对于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传授引导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千差万别。

明智的父母会把数学融入生活。

例如把孩子的身体当做练习场,数数几只眼睛,几根手指,或者数数家里有几口人,吃水果的时候数数,爬楼梯的时候数数。

谢杏芳就曾在微博晒出2岁儿子一边爬楼梯,一边数数的小视频。

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这些有趣的生活场景,都是跟数学相关的,并不枯燥、也不复杂。目的就是通过与实际实物的结合,建立起数的概念,增强他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去早餐点买早餐的时候,老板的小女儿才6岁,习惯于帮着妈妈算账收钱,闲聊到她女儿的口算能力真好,老板憨憨的笑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打小孩子就看着我两人记账算账,大了懂事了,主动帮妈妈收钱,应该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吧”

一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的式子,实际上这让孩子学的数学和生活是脱离的,而早餐店的女儿的数学却不是来自课本,来自她生活中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的东西。

更用心的父母则善于寓教于乐,创造场景,在游戏中挖掘孩子的数学潜能。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作者讲述了带孩子开小卖部学数学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她的女儿圆圆喜欢和小朋友玩开小卖部的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

于是作者就在家经常配合孩子玩,圆圆是掌柜的,作者和爸爸作顾客。

她们在地上围出一个“小店”,并摆上各种货物。作者会认真浏览她的商品,问她多少钱。

她给自己的商品定价也都是一些简单的整数,比如1元、2元,作者会有意给5元,10元,让她找钱,训练10以内的加减法。

后来玩过几次后,就暗暗把她往稍微复杂的计算上引,建议她把价格定高一些,开始玩100以内的加减法。

等孩子上了小学,则把乘法、除法加进来,比如一根铅笔9分钱,一下买8根;或者一包饼干4元,里面有10元,但我只想要3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在不停的做“应用题”的过程。

小朋友天生爱玩,对游戏感兴趣,而在游戏中渗透了知识的学习,孩子不但不会抵触,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如果把孩子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智慧的父母则会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孩子理解的语言。

看看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父亲是怎样教导他的吧,他在自传中这样说。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念里边的章节。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对我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

我想象居然有这么这么大的动物,而且居然都由于无人知晓的原因而灭绝了,觉得兴奋新奇极了,一点也不害怕会有恐龙从窗外扎进头来。

小孩子难以理解度量的概念,费曼的父亲把它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翻译成孩子可以懂的语言。

你也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个身高贴,让孩子感受身高的变化,或者一家人按个子高低排列,让孩子了解到高什么,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理解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原来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开窍,根本就是我们的方法不凑效。育儿路上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用心绝对是通关的不二秘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