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

2019-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杂草菩提

      昨晚总算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断断续续也读了半月有余,总是挑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昏暗的落地灯下阅读书中的故事,读着读着仿佛就进入了书中的各种角色,温暖的、深情的、残酷的、遗憾的、孤独的、冷静的...各种感受纷至沓来,在脑海里交相辉映,如同亲身经历了一般。书中的故事通过对故乡、对亲人、对友情的讲述,让我不得不深入其中去直面、去思考我这一生必须会经历的课题—— 一如书封面的那句”这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终究要回答的问题”,譬如书中所呈现的,亲人的生老与病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故乡与现实的抉择。

读《皮囊》

      这本书导致我睡前突然想起了儿时诸多的回忆,那个纯真的年代,有对生命的敬畏,对义气的恪守,对死亡的无畏...一切显得遥远却特别的美好。我的童年,大部分都用在努力读书这件看似光鲜亮丽的事儿上,唯独那一小部分时光里的乖张与任性,反倒让我翻出来时时瞻仰,譬如:放学后,邀集一帮同学为在路边捡到的一只死掉的燕子开追悼会,学着电视里的仪式和流程,鲜花悼词一样不少,一帮人有模有样,根据情景需要时不时还能挤出两滴眼泪;再譬如,某个工厂新修建的围墙,挡住了我们平常上下学的“捷径”,一帮小伙伴“密谋”一气就英勇地把围墙开凿了一个大洞,我行我素,自由通行,当围墙再次被封住依旧无法阻碍我们齐心协力的勇气,直到再一次的开凿现场,给工人守株待兔地逮住几个了...周一学校大会校长直接点名批评,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我依旧代表优秀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发言,在那么小的时候,原来大家就已经拥有了心照不宣的义气;还譬如,学校到家的距离较远,有一天无意发现殡仪馆的大巴会路过这条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于是毫不畏惧得站成一排拦截那辆殡仪馆的大巴,于是几年内,我们都有这辆殡仪馆的大巴像“校车”一样接我们上学、放学。到现在还很清晰的记得司机大叔姓陈,那时候他应该是特意挑我们上下学的时间制造与我们的“偶遇”,车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与这台车的使命格格不入!小时候,不论生老还是病死,好像都没什么可怕的....

读《皮囊》

      初中时光,开始知道努力学习就能选择远方,在那个学习成绩代表一切的年代里,我死死地捍卫着班级第一的排名,最终成功当选为学生会主席,这个身份开启了人生的另一场体验,学生会主席的一部分职责,就像一个学校的督查,每天挂着胸牌带着几位学生干部依次到三个年级十几个班级轮流进行纪律检查,发现不守纪律的同学,直接拎出来在教室外走廊罚站,别出心裁地用粉笔画了一个圈,然后就让违规的同学拿着书站在里面检讨…那个质朴且纯真的年代,大家仿佛不约而同地对“权力”保持着绝对的顺从,如今看来那应该是我对“权力”最懵懂也最滑稽的认识了;又譬如,开始了对“美丽”的追求,除了刮风下雨,每天六点不到就起床跑到不远处的军用飞机场,跟在军人叔叔大部队后面跑,有时候跑到眼冒金星了,还是坚持着不放弃,因为那时候心里执拗得觉得掉队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跑步和写日记习惯一直坚持到了大学,后来因为晚上沿着钱塘江跑步被人恐吓,所以就彻底放弃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长大,就意味着开始知道了害怕....

读《皮囊》

    这些回忆,就像电影片段不断重复地在脑海里播放,我细细地观看着每一个场景,更加怀念场景里那些陪伴我一起任性又乖张的伙伴,比如娟、珍、梅、夏...远在故乡的你们,是否一切都别来无恙?

读《皮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