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75阅读||当我遇见一个人

2024-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ysy

若我们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关系即是物化的,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惧。

我们一路都活在恐惧中,幼儿园时恐惧不听话就惨了,上学时恐惧成绩不好就一辈子没希望了。工作后恐惧表现不佳,前途就没有了。我们随着雾化的车轮打转,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备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我们是具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人饱含深情的看见过。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剥离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而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双脚是否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看见,是真正的爱。

P1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故事多一份理解,对孩子就会少一份评价和要求,多一份看见和疗愈。

P2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关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想要毁灭一切。

P6亲密疗愈一切。

儿童期的不正常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的爱,如果父母能够从症状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给予接纳和弥补,而不是贴上“有病”的标签,那么婴儿期的创伤很有可能被治愈。

P8孩子夜哭,因为需要你。婴儿会大哭,很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妈妈的存在,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婴儿“独立坚强”“完整睡眠”无异于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

P15真正的陪伴是身心临在。

临在: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

P21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

P32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P33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打扰,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的大智慧。父母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P39培养一个天才其实很容易,只要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面前保持谦卑,不拿自己有限的头脑去教育孩子即可。

P40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需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

P45每个人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都有很深的原因。我们可以不理解,但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改变他人。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