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要有一颗“愿意为你”的心
以前听陈小春的一首歌《没那种命》,前两句歌词是这样的“爱情这东西,没道理的,有人很抢手,有人没资格”,现实也的确如此,感觉有的人总能轻而易举的得到爱情,而对有的人来说就比登天还难。
虽然整首歌是以一个在爱情里没资格的角度来写,是有些消极的成分在里面,但仍属于治愈系,至少能给这样的人们一些安慰。我以前就觉得自己属于歌里唱的那个人,没那种命。偶尔听来也是感伤的。
后来可能由于我变得不再相信命运,认为一切结果都有因可循,所以也就很少记起它了。
虽不相信自己没那种命,但好像仍然是角落里那个没有资格的人,得意时孤芳自赏,失落时难耐孤独。
爱,一种虚无的感觉罢了。有的人觉得给予足够物质上的满足,便是真爱;有的人觉得只有精神上的富足,才算得上爱;当然还有人认为,爱应该是物质和精神并重。孰对孰错,亦不可武断,仁者见仁。
爱,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却不能具象、无法言传。但终归是令人感到美好和流连的。
爱情必定是两个人的事,孤掌难鸣嘛!我们都希望能找个彼此相爱的人,才算得上圆满,才算得上自己满意。但现实总归不如我们想的那样,总是有太多的凑合和将就,爱的天平也总会倾斜。
大龄未婚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以前只是在大城市普遍,现在小地方也多见。我们的父母辈大多都是20岁左右便结婚生子,过了20岁以后就开始愁娶愁嫁,并且会成为方圆数十里乡亲们的消遣和谈资。
与我同龄的发小们,没有上大学的差不多都在20来岁的时候结婚,现在孩子都上小学,那些高中和大学的同学,也基本都为人父母。在这条道上,我算是严重的被落下了。
被剩下的感觉哪有嘴里说的那么轻松,压力和无助只能默默承受。
看“简书”上的一篇文章《27岁关键词:辞职、西藏、求职、搬家》,作者是一位27岁的未婚女性,离开工作5年的公司,独自去西藏旅行,旅行归来再次求职、搬家…
很喜欢文章里的两句话,一句是描写离开公司那天的感受“没有觉得有人走茶凉的失落,也没有终得自由的兴奋,而是夹杂着一丝不舍却没有留恋的坦然”,人总是要面对各种分别和离开,不论是与亲人的分别,还是离开工作多年的地方,只要是自己选的,都该是坦然的。
还有一句是“好像跟公司谈了一场很久的恋爱,最后和平分手、彼此祝福。与其向外问缘由,不如向内求初心。”是啊,有谁的恋爱只和一个人谈一生?有谁不是热情过后选择了最合适的那一个?爱到最后只不过是相互依靠罢了。
她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会经常把时间花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小事上,比如写作和读书…对此我有在文章的底部留言,说她所说的把时间花费在写作和读书上并非没有意义的小事,还说了自己的现状和感受。
后来有一位读者@了我的留言:羡慕你们的出身和家庭环境,羡慕你们的父母没给你压力。
这样说来,我是觉得羡慕作者的出身和家庭的,不成想自己也被别人羡慕。看来现在的处境也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悲伤。
至于他说的父母没有给压力,那怎么可能。
昨天下午和两个同事聊天,聊到谈对象这事,还真是智者见智。
一个刚领证不久的同事说,恋爱这东西就是要多接触,要面对面的相互了解。他说自己和现在领证的对象刚开始只是微信联系,聊了没多久对方觉得不合适,没再联系。
又偶然一个机会两个人凑到了一起,之后又多些来往之后,才觉得没见面之前的感觉是完全不靠谱的。
另一位年轻点的女同事说自己现在还不想谈对象,一是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到非谈不可的年纪,来日方长;二是自己内心对这件事是排斥的,等想谈的时候也不迟。
恋爱结婚这些事,本就是各人有各人看法。自己怎么成功的就会把它当作经验之谈,涉事尚浅的则信誓旦旦的讲一些自己观点和看法,大都如此。
我呢?既未得正果,也早已没有了信誓旦旦的勇气,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是在找自己的另一半,陪自己走完下半辈子的人,该当慎重;那个人,一定不是十全十美,但至少有你最欣赏的点,可盖过一切缺憾;不论贫穷富有,但至少要分得清是非善恶;最重要的,彼此有一颗“愿意为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