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章标题的挑剔
不知何时,我开始对文章标题很是挑剔,就随意点开简书的发现来看看吧。
第一篇:
没见过世面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难?
看了标题就对这个文章没有兴趣,为了避免断章取义,“以题取人”,我点进去看了看,实际上讲的就是两个物质不对等的人,他们所见过的不同物质层面的东西,这和长大后有多难有多大的关系呢?一个人难不难,土不土,有没有见识,真的只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对于这样粗鄙的问题,我甚至懒得去回答。但这并不是我对这种标题的文章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而是“没见过”,“世面”、“孩子”、“长大后”,“有多难”,这些拆分后的字眼。就当是咬文嚼字吧,或者你说我吹毛求疵也可以。
- 没见过。这个实际还可拆分成“没见过”和“世面”,“没见过”的相对面就是“见过”了,我打个比方,你在2岁的时候“没见过”一些东西,等到你10岁的时候你“见过”了,那还算不算没见过?或者等你到了20岁30岁才见过,那你有没有见过?所以这天然有个时间的概念在这,这个标题的后面那个“孩子”,“长大后”可以省略,见没见过和孩子根本无关,也许你到了五六十岁才见过呢。
- 世面。你所理解的世面是什么呢?在那篇文章的作者眼里有LV包、各种大自然界的动物、外国旅游、是否拥有一台电脑、是否认识一些明牌。这些是世面吗?我们看百度对于世面的定义,世面,指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所以没见过一些我们没见过的东西,确实是让人开了眼界,但这仅限于物质层面,一旦你有钱了,你也许就可以看得到,但有些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拿钱或许就难买到,所以那篇文章仅仅局限在谈物质层面的世面就有些“短视了”。
- 孩子。上面谈“没见过”时已讲,这个词在这边是多余的,只是作者有意放个“孩子”想表达更准确的对比。
- 长大后。这个词也是可以省略的,为什么?你还不让人家活到老学到老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有多难。到底有多难呢?不就是没见过一些明牌,包包,然后没有出国去看过嘛?这到底为什么难?不知所云。
总结下来,标题无非就是想吸引人的眼球,不单单如此,连内容都如此。
我来自农村,从小没见过那篇文章作者眼里的“世面”,但我现在都见过了。
也许是我作为一个程序员的原因,我吃穿从不追求明牌,我追求简单、耐用、大方得体,我买的衣服也确实是明牌,是因为质量好,但我的的确确说不出几个牌子。我喜欢国学,热爱修身,做事追求得体,慎言慎行,物质方面当然也有些追求,毕竟想让家人过得好一些,但没有那么炙热的追求,只要努力,不断总结,不固步自封,个人能力的提升就是很自然的,相反经常想我要多少多少工资反而是舍本逐末的。
而我所在乎的世面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各种境况下人的反应如何,某某人如何了得,哪里值得我去学习,这是我所看重的,虽然我也确实没买过LV包,也没有好车,没出过国,但若是有一天面对他们,我想也就那么一回事情,不过是物质,只是他在当前比较值钱,他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我去惊叹或者产生自卑心理的,或许放在很久远的时代他们一文不值。这就是看一个人的追求了,短暂或永恒。
此文只是随意取一篇“标题”文章一说,并非针对那篇文章作者,如有看见,请见谅。实际上我只是比较反对过于夸张的说法。比如另一篇文章“这些网站,让你甩别人一万条街!”,即使你知道一些网站,但你却不能好好利用,同样是无用的,很多网站我们大家都知道,但真的就比那些不知道的人优越了吗?并没有,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关心绝大多数网站,因为他们很忙,看多了网站会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甚至连手机都不怎么看,因为同样浪费时间。又如:“不是我写的差,而是这帮读者不行”,猜想想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你去猜想下,然后设想自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或许会很有意思吧。
本文的目的与前面一篇文章“述而不作”的目的是一样的,希望大家能甄别一些文章,节省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