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我,有话说散文

老师我,有话说|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35人  老草
老师我,有话说|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老师我,有话说,我是老师老草

开学前夕,与几位同行文友小聚。大家聊到微信朋友圈时,我坦言屏蔽所有的学生家长一贯是我的作风。一朋友笑了,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原因很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生活都比较单纯。发圈的内容,无非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情趣,或是工作上的一点小感悟,而这一切都充满正能量的。

觉得文友的话,不无道理。所以对于今年的学生家长,我大大方方地敞开朋友圈。让他们感受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开学第一周,无休止的忙碌,让我瘦了两斤。看着我疲惫又憔悴的模样,很多同事都心疼,叫我悠着点,千万别累出病来。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六年来,每到秋季,我只能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减轻内心的思念之苦。

2012年八月底,医院给母亲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彼时的父亲也卧病不起。开学伊始,原本跟校长请了假的我,一方面因为放心不下毕业班的工作,一方面是舍不得那些原来工作量就很大的老师长时间来代我的课。开学第三天就征得哥哥姐姐的同意,跑回学校上课了。

我估算着只要我不坐班,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也就两个钟头,我以为母亲会一直等我。没想到,在我上班的第三天早上,母亲离开了我。那个早上,我站在讲台边连续上了四节课。回家后,跪在母亲跟前,抱着她已经冰凉的身体泣不成声。

母亲走后的第六天晚上,我端饭上楼给父亲用膳。爸爸提起,姐姐告诉他学校给母亲送来了两个花圈,吩咐我回学校后,一定要代表他去跟学校领导说声“谢谢”。爸爸还特别嘱咐我,等母亲做完头七,必须回学校上课,不要为了照顾他,耽搁孩子们的功课,工作一定要踏实勤恳,千万不能误人子弟。我流着泪,一件一件地答应。那时不曾想到,这会是我和父亲的最后一次长谈。

母亲走后的第13天,父亲也走了。他离开时,我依然站在讲台上。小姐姐打我电话没人接。上课期间,我的手机都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等老公去学校接我回家时,我浑身瘫软,是同事们把我搀扶上车。

此后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活在对父母的愧疚中。每晚枕泪而眠,半夜醒来又泪湿枕巾。脸上浮现出了一大块一大块的斑。书,我可以再教20多年,而父母呢?我连多叫他们几声的机会都没有了!

见我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谷状态,一位同事姐姐安慰我,父母亲之所以选择我不在的时候离开,是因为人要离世前是万般痛苦的。而二老疼爱我,舍不得我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

在同事的劝慰下,心结是慢慢解开了,但自责与后悔依然在。

父亲的叮嘱,成了他留给我的遗嘱。我只能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于是,工作中的我成了拼命三郎。拼命的结果是领导的肯定,随着而来的是部分同事异样的眼神。

面对因母亲病危,顺利得到领导批陪护假,都有人在背后说我手腕高,每次都能轻轻松松就能请到假的流言蜚语,我只能心痛到无语。在我眼里,能够心无旁骛地站在讲台上传道受业解惑,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情。

“有人嫉妒你,只能说明你根本不够优秀。如果你站在他们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抵达的高度,那么他们只会仰慕你,不可能会嫉妒你!”得知我在工作上,总是为了一些微妙的关系,低调得畏手畏脚,甚至战战兢兢时,闺蜜对我如是说。

闺蜜深谙我的个性,知道我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着工作,鼓励我尽管高调地去做事。毕竟这个社会已经亏欠老师太多,给教师行业制造了太多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再妄自菲薄,只会让别人更瞧不起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开始慢慢变硬,内心却逐渐柔软起来。开始学会用心捕捉工作上每一个暖心的瞬间,用文字把这一个个瞬间定格为永恒。

三年前,原来的老校长调走了,新的校长调来了。我依然跟以前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诉诸笔端。内心期盼社会能够给老师们多一份理解,同事之间能够多一份和谐。

或许是因为越努力,越幸运吧。新校长对我的厚爱不亚于老校长。而习惯了低头做事,抬头做人的我,早已学会无视各种赞赏的或鄙夷的眼光。

秋风起,夜未央,耳边再次响起父亲的遗嘱——工作一定要踏实勤恳,千万不能误人子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