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工作忌急躁贪心上班这点事儿

先有理想工作还是先做优秀的自己?这是个好问题。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659人  拆书家迪之

“为什么我们必须倾听心声?”一天他们宿营的时候,男孩问道。

“因为心在哪儿,你的财宝就在哪儿。”

“我的心很不安分。”男孩说,“它会梦想,容易激动,还狂热地爱上了一个沙漠女人。当我思念她的时候,心就向我提很多要求,搞得我整夜整夜不能入睡。”

“这很好。说明你的心很活跃。你要继续倾听你的心声,看它说些什么。”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大众非常喜爱的一个哲学小说,少年的奇幻经历让人着迷,里面的哲学迷思也吸引着大家。在上述引用中提到的“倾听心声”,换成现在很流行的说法,那就是“Follow your heart”、“追随自己的激情”、“做自己”、“追求自我”……近几年,随着鸡汤文、励志书籍、创业者演讲视频等高频地出现,年轻人,尤其是职场新人们犹如获得了至宝,这些在传统学校教育从未出现过的思维,让他们兴奋地呼喊着“激情是生活的动力”、“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激情才是最重要”、“人生苦短,不要一直做着自以为必须的做的事情”等。

实质上,过于追求“激情”会很容易陷入到“激情假设”陷阱中。

“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这种假设既是错误的,也是有潜在危害的。有吸引力的职业通常有着错综复杂的起源,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只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就可以了。

激情假设让人们相信某种有魔力的“正确”职业正等着他们,而且一旦找到了,他们就会立即认出来;那就是他们注定要做的工作。当然了,问题是,当他们没有找到时,糟糕的事情就会随之而来,比如不断跳槽以及后果严重的自我怀疑。

激情假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危险的。让人去“追随自己的激情”不仅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还可能是一份让人饱受困惑、忧虑之苦的职业的开始。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如《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中提到的激情假设对职场人的潜在危害,可以用一个关于“激情假设”循环来体现:

“激情假设”潜在危害

基于“激情假设”,有一种对待职业的方式称之为“激情思维”。而与“激情思维”相对立的是“工匠思维”。

工匠思维,是对待职业生涯的一种方式;是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激情思维,对待职业生涯的另一种方式;关注世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工匠思维具有清晰性,而激情思维则让人陷入含糊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泥潭。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工匠思维  vs   激情思维

进一步详细、具体对比“工匠思维”和“激情思维”,我们会发现对于新入职职场人,尤其是没有具体发展方向的人来说,“工匠思维”会更能推动他进步并不断接近自己理想的状态,而“激情思维”更多会让他徘徊在精神亢奋、向往、不满现状及自我怀疑中,不断打转。

回到本文题目——“先有理想工作还是先做优秀的自己?”——“激情思维”会告诉你,世上一定存在着那份匹配你天赋和激情的工作,你要努力找到它;而“工匠精神”则会告诉你,不断专注于让自己“优秀得不能被忽视”,从而创建自己的理想工作。这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迷思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是什么成就一份伟大而理想的事业?”开始着手。

成就大事的特质:创造力(行业内的积累没人能匹敌)、影响力(行业内人际关系有深远影响)、自主力(自我决定时间的用途)

成就大事的这些特质稀缺而宝贵。假如想获取这些特质,你需要提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作为交换。这些稀缺而宝贵的技能可视为一个人的职场资本。

职场资本是个人在职场中具备相对稀缺的能力,并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以及得到关系近的人的关注,得到机会的一种表现。不限于个人能力,还包括人际关系、相对稀缺技能、职场转移机会等。

工匠思维非常适合于获取职场资本。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大部分工作在内容及方式上不会赋予员工很大的创造力、影响力和自主力。要获得理想工作,即要获得这些稀缺的特质,我们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技能来换取,这就是职场人需要去大量积累的“职场资本”。成功人士的例子可能你觉得可模仿性不大,那我来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Jay是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国外攻读完硕士后回到国内的一家大学任职行政工作。刚开始时,他非常苦恼,因为每天面对的是繁琐的行政工作,感觉被大材小用了。他非常向往学校A学院的工作,一方面A学院的名声享誉校内外,另一方面Jay觉得在A学院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运用留学经验,做出一番事业。Jay多次向人事处提出职位调整的申请,折腾了好久,最后或是因为“没有编制”或是“职能不匹配”为由打回了申请。之后,Jay没再提出申请。

三年后,Jay再次申请了到A学院的职位调整,而这次的申请非常顺利,人事处很快就批准了。除了因为刚好有一个职位编制空出这个机缘,更多是三年后的Jay已经全然不同了:经过三年在本岗位的认真钻研,他已经是学校教务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对相关系统的编排处理拥有丰富的经验,出色的工作获得领导肯定;通过业余的体育活动,在校内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和A学院相关领导有良好的交往及工作来往,当有岗位空缺时能第一时间获得消息,提出申请;三年间Jay曾经利用自身的海外留学经验,协助A学院领导完成项目工作的翻译,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Jay来说,A学院的工作职位就是他现阶段的理想工作。刚开始他凭借“激情思维”,认为这份工作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不断提出申请,但是以他当时的情况、能力,并不足以获得,所以就算他一再追求、申请,对方的答案还是“NO”;而后,他转变为“工匠思维”,踏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关注自己的提升,打造自己的“职场资本”,包括个人能力(校内教务制度及系统操作的负责人)、人际关系(与相关领导、同事建立良好交往)、相对稀缺能力(结合留学经验的翻译能力),最终“换取”了这个属于他的“理想工作”。

不管是否存在着那份“理想工作”,职场人先要关注的更多应是自身是否足够优秀,用“工匠思维”打磨自己,获取稀缺而宝贵的技能,积累丰富的“职场资本”,最终获取、甚至是创造自己的“理想工作”。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