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坦诚

2024-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简言joyce

 

01

最近看文字比较多,深切感受到,改自己写的稿子,觉得字字都是黄金,一个字都不想删;改别人的稿子,感觉字字都是狗屎,恨不得一下删光。果然,人的天性就是宽以待己,严于待人。

但能人总能反其道而行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建立不世功勋。

前提是要能对自己、对所有人都足够坦诚。

很多时候,坦诚便是进步的开始。

02

听《大秦帝国》,今天听到了秦孝公颁布“求贤令”,一纸文书,轰动整个战国。

短短一段文字,为何会有如此力度,说到底还是极度坦诚。

不信,看看这卷文字: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整体分析这篇文字:

第一段,盛赞在秦穆公的努力下,秦国曾经的辉煌,彼时秦国一度曾成为春秋霸主。

第二段,历数先祖四代无能,致使国家内乱,将之视为国家耻辱。这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环境下,子尚且不言父过,秦孝公却就将先辈的错误摊开在世人面前,可谓开旷古先河。

第三段,讲述了自己的父亲秦献公即位后,立下光大秦国的志愿,可喜的是,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实现。

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父亲遗志,要强秦的雄心,为此,广招贤士,愿意与高位和土地与之,展现了其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的公器之心。

正因为这篇奇文,吸引了众多士子前往秦国。卫鞅便是其中之一,而后才有了卫鞅辅佐秦孝公,实施变法,助力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壮举。

03

因为《大秦帝国》是本历史小说,既然是小说,自然有演绎,有升华,有作者创作的部分,以至于当我刚听到这篇求贤令的时候,还以为是作者所创。但当实际查阅了资料才发现,该文为秦孝公所做,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秦孝公》。

如今这篇文章已经被称为“五百年来一卷雄文”,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除了作者写这篇文章仅21岁,却展现的大格局、大气象、大胸襟之外,其中对自己、对先辈、对世人的坦诚可以说无出其右。

虽然后世君王也会写各种罪己诏,但很多时候多有高高在上的虚假之词。但这封求贤令却开了先河,展现出了一个国君内心的深刻反省与自责,以及宏大志向。

人啊,指出别人的问题很容易,但面对自己的问题却很难启齿,更别说还要将自己的问题公之于众,这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胸襟。

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很多时候,真实地面对自己,不逃避不掩饰,勇于直面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挑战。只有通过坦诚和勇敢,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成为无坚不摧的人,才能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