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闲累你就唠叨吧
自从晋级当了妈,身上有个器官被频繁激活且每天都使用过度,它就是嘴。话说少了吧,怕听的人没记住、不重视;说多了,又被人嫌烦、唠叨。
当妈之后,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
扪心自问,一直讲个不停的我们烦不烦?
嗯,还真烦。
1
可我们总怕孩子没听清楚、没听进去、没记住,然后因此伤了、病了、遇到麻烦了。
就像我们在玩水的孩子旁边念叨,本意只是希望他“收手”;叮嘱一个想要大夏天出门玩的孩子,本意是不想他中暑;数落一个房间脏乱的孩子,本意是希望他能够把屋子整理的更干净一些。
一片好心,为啥成了自己都嫌弃的“驴肝肺”?
2
因为说出口的话,总是不自觉地带上了“奇奇怪怪的信息”——跑偏了。
比如“你这样很不懂事”、“我已经够累的了,还要管这些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爱干净”、“感冒的话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于是孩子听到的,就只剩妈妈的抱怨、责备、威胁以及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唠叨。
而我们balabala说了一大堆的背后,是不是有点想“偷懒”、“推卸责任”的嫌疑——把前因后果摊给孩子听,我的责任到位了,他不听就要怪他自己了。
3.
其实啊,唠叨来唠叨去,结果自己白费劲,孩子不领情。
和孩子把话说清楚真有这么难吗?做到这三点,其实很容易!
第一点:信息要简单清晰
要知道说的越多,孩子越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与其抱怨孩子把房间弄乱了,你忙了一天又要重头收拾,不如简单点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来把房间收拾干净吧。”玩水也是这样:“今天的玩水时间已经结束了。”告诉孩子我们的目的,一句话就够了。
第二点:只说事件本身
和孩子沟通一件事时,注意力要聚焦在事情本身上。
把“战火”蔓延到诸如乱贴标签,或是对孩子性格及其他方面的攻击性话语可就不对啦。
比如孩子房间没收拾好,你就告诉他去把房间打扫好,至于唠叨孩子“懒”、“不体贴”、“磨磨蹭蹭”这种话,想想还是咽回去吧。
第三点:试试把“说话的权利”移交给孩子自己
“碎碎念”本质上是对孩子不放心、不相信他的表现。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换个思路,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我们可以在一边提醒他,“玩水之前,我们的约定是什么?”“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相信孩子,他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