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中华文明之美——礼与家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8人  得意的洋儿

中华文明之美——礼与家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礼。礼,礼仪,数千年前就有很多礼仪准则: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觉得不仅是言谈举止行为要讲礼,要有礼貌,送礼也是一种礼仪,一种文化底蕴的表现。

礼物,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以物载情,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情感。或庆贺,或求助,或告别,或思念,或感谢,或欣赏,或表达友好,或表达歉意,或表达敬意,或表达爱……每个礼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你回味这些美好,久久不能忘记……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小时候经常太顽皮没少挨母亲的打,可是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家就是我温馨的港湾

慢慢的我懂事了,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也体会了父母亲为了家所付出的一切,懂得了唯家和,才真富贵的道理。于是这个和睦在我的心里有了更浓厚的感情。

长大后当我去外地出差,常会带点当地的特产分享家人和亲戚。有时亲戚太多分不过来,就把包装拆开,每人一点点。去台湾带了好多袋麻薯,拆开每人几颗;去柳州,每人送一个罗汉果;去青岛,夜市上的桃木雕,很小巧精美的工艺品,买上一大堆,送给每个亲戚家的小朋友……小小的礼物,看大家或品尝或使用,我的心里很高兴,一家人和和气气才会富贵荣华。礼物呢,发自内心的一片心意而已,别想得太复杂。

中国人认为“礼”深含着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古人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道理。礼物,越是亲近的人,越可以送的随意。在国外,送礼是件寻常的小事,经常可以看到电视里送礼的情节。送上一个小小的礼物,然后收礼之人当面打开,非常开心地表达感谢。礼物,无关贵重与好坏,只要情谊到了就可以了。

礼物不管是送给谁,都是经过送礼人的挑选,在这样的礼物上,就会延伸着送礼人的各种信息,随着礼物传递给对方,当收礼人感受到的时候,送礼的意义也就完成了。只不过,这样送礼的意义,是不是你要的意义就不确定了。因此,在送礼的时候,就要多方面考虑一下了。

特别是家人送的每一份礼物,我都会用心珍藏。因为,每份礼物里,都饱含了家人们深深的爱。这些爱的印记,将定格在脑海里,永远都在。我珍藏的不仅仅是一份礼物,也是彼此间让人惦念的情谊。

中华民族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说,不符合礼的事情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又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可见,居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对“礼”的重视。

与礼这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的一部分。家人之间礼物相送,代表着家人之间美好的亲情,礼物其实是一种羁绊,联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仪式加深与亲人间的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关键的是一种感情和意义上的互通交融,至于礼物轻重、何种形式都不重要,关键能表达自己心意就好。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少生事端。家庭成员的沟通必不可少,沟通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可以消除误会、达到共识,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儿,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有地位,都有被认可、被赞誉的心愿,都有发表见解、吐露心扉的权利。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收到礼物,自然想到回送。但是,选礼物,却是件头疼的事情。挑半天,也挑不出心仪的礼物来。怕对方不喜欢,怕礼物在对方那里没有价值。送出之前,各种担心。其实,只要是用心挑选的礼物,不管是什么样的,都会给收礼物的人带来惊喜的。

不知道你的家人朋友,有没有收到过一份,想永远珍藏的礼物?如果有,那我觉得,你一定是个很幸福的人了。因为,在你的生命里,有一个惦记一辈子的人出现过,你们用彼此的深情将岁月封存。

礼物,是生命里最丰盛的馈赠。人和人之间的礼物,凝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抵御世间的寒冷。家,永远是值得感恩的地方,也是永远都肯为你付出的地方,不计回报,不怕牺牲,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