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周日晚上,在正乙祠戏楼,观看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感慨良多。
之前听梁祝的故事,最初的印象就是他们最后化为蝴蝶的情节,所以看到蝴蝶,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梁祝的故事,甚至于不会去抓蝴蝶、伤害蝴蝶。再后来一些,听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美得让人心碎。等稍长大一些,还知道了这段旋律来源于越剧,是曲作家进行的二度创作,使得民族的音乐走上了国际的舞台。
只是因为故事是悲剧的,所以,在欣赏越剧《梁祝》的时候,更多的是听一些欢快的选段,如“草桥结伴”“十八相送”等,对于“楼台会”“英台哭坟”等片段,很少去听。
这次终于有一个机会能完整欣赏整个演出,对这部戏的体验更加完整。寻常的日子已经压迫得每个人喘不过气了,所以休闲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一些轻松的娱乐方式,看电影,都更多选择一些商业大片或者喜剧片,乐乐呵呵看完就看完了。只是“悲剧可以使人崇高”,如果整个艺术市场的作品都单一的喜剧的话,那也不符合艺术的规律。受众不一样,欣赏的心境也不一样。
在欣赏艺术家精湛演出的时候,我很受感动,也在想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他俩同窗共读三年的时间里,祝英台喜欢梁山伯,是普普通通的男女之爱,而梁山伯在送别祝英台之后,知道了祝英台是女的,深爱而不得,最终生命都舍去了,那么梁山伯对于祝英台的爱,肯定不是知道她是女儿身之后才有的,一定是在一起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的,只是,那时候的喜欢,是“同窗之谊”还是跨越了性别的“爱情”,这个值得思考思考。
“十八相送”的时候,在观音堂,祝英台唱:“观音大士媒来做啊,我与你两兄来拜堂。”梁山伯唱:“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当得知其是女儿身,性别的障碍没有了,一直植根于心的情感,无可抑制地喷涌而出,梁山伯喜欢祝英台,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观看演出的时候,我还在想,“化蝶”这样的一种场景,怎么表现呢,毕竟是浪漫主义的东西。到结尾的时候,艺术家以一段舞蹈呈现了“化蝶”的过程与美好,太美了!太妙了!想起《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刘兰芝与焦仲卿最后殉情之后魂化“鸳鸯”,在爱情受阻之后,人们总是以浪漫的想象,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只是,这也只是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已了。
如果活着的时候,能好好相爱,不受到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家族利益、门第等级、甚至不受性别的障碍,可以自由相爱,那样的世界,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