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不注重实际“转化”等于浪费品牌传播的“心”

2018-05-08  本文已影响26人  品牌传播社

“我并不在乎最佳方案,我所在乎的是转化量。”——迈克尔•艾格德

目前阶段,品牌广告投放已相当普遍,除了选择传统媒体,那些拥有巨大流量的KOL和网红大V,也深得品牌商喜爱。值得深思的是,依靠这些自媒体,虽然品牌在传播时有了很高的注意力流量,但将流量转现的效果很低,品牌投入资本后,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微乎其微。原因是这些自媒体虽然粉丝量大,但用户不够细分和精准;而且品牌广告价格较高,据悉,咪蒙公号的软文广告具体报价为:头条68万元,周末故事30万元,二条软文38万元,这对很多成长中的教培性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教培行业,需要去谈品牌传播的实际“转化”。教培行业是既重视体验又重视结果的,品牌传播需要从它的本身注重起来,而不是去给超级流量的自媒体做点缀和陪衬。将有利传播内容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和变现,是为形成在市场上的品牌声浪做真正贡献的地方,在这层意义上,品牌传播的实际转化就是“王”。

教培行业品牌传播的转化周期长,因为,中国的许多家长,对孩子长期的教育投资都是比较看重的,教育的结果是对自己或子女未来人生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而且一般的教育投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不低,教培行业的客户,会有长时间处于比较和观望的阶段,这就需要通过过硬的品牌传播手段,给客户“会心一击”,帮助他们做下投资和付费的决定。

经过加值传播多年的品牌传播经验,我们认为,要想实现“转化为王”,必须走好几步,首先是要依靠优质的原创内容,其次要依靠精准的传播,再者需要增加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例如资源整合等。

优质的原创内容

在内容上,不管是撰写的独家新闻稿,原创观点的公众号,还是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品牌H5、自制短视频等,自身内容是否优质和创新决定了传播过程的走心程度。

目前的新媒体传播,都还十分注重“内容为王”,优质原创是让品牌目标群体产生信任的第一条件,因为使品牌多了专业度和质感。品牌需要传播内涵和精髓,走心的原创内容才能表达和体现,教培行业品牌实际的活动和发展规划,需要在内容中去传达给受众,有什么教学发展计划,有什么培训优惠之类,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去吸引他们,并让他们选择满意的教培机构并为之付费。

精准传播

精准定位人群。品牌人群定位可以根据教培的客户群体特性,从1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爷爷,都可以是教育培训的目标客户群体,但总体来说,教培行业受众的心理,会更倾向于家长的心理——虽然消费群体是学生,但中国在大学前的教育,付费群体和决策群体大多数时候是父母,所以搞定家长很重要,这一点需要清晰,毕竟教培行业的品牌传播,其最终目的是让家长产生依赖感。

精准投放渠道。如果精准定位了人群,将品牌传播内容广泛撒网,却是不太可取的,容易造成传递信息无效,资源也会浪费。因此,我们最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地区性的,可以选择像微信朋友圈地域内容定向投放,这样的投放方式,受众会相对要集中一点,用户关注度更高,引流力高,转化率就高。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大众化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各大自媒体号之类的传播渠道,我们应该去挖掘更多的手段,避免渠道单一,更加省时省力的去提高转化率。

资源整合

这一点是为达到实际“转化”所做的个性化营销。

一方面,与投放渠道相关的媒体资源整合。可以从线上和线下,将企业品牌传播所相关的一切活动一元化,把广告、公关、CI、新闻媒体等活动,全部涵盖到品牌传播活动的范围,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品牌受众。

另一方面,资源整合可以考虑跨界跨行业合作。例如亲子类品牌和餐饮业,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多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比如我们加值传播负责的七巧国儿童成长陪伴中心,经常会与其中的一些餐饮店合作,不定期的举办关联活动,像“麻省理工回归青春校园”、“儿童生日派对”、“民俗文化节”等等。

放在教培行业,一些拥有较强吸引力的业态资源,也需要去挖掘整合,我们拟举出来的资源整合案例可以有以下这些:

1.学生课程教学+视频APP或语音平台(教育行业+网络平台资源)

2.学生课程教学+实验室或讲座(教育行业+学校资源)

3.学生课程教学+户外夏令营、冬令营(教育行业+营地组织或文化园区资源)

4.学生课程教学+博物馆等参观类或景点旅游类(教育行业+社会公共资源)

5.少儿才艺培训+音乐会、艺术节活动(培训行业+文化演艺资源)

6.技能专业培训+赛事、考证机构(培训行业+活动机构资源)

……

教培行业一切以提高实际“转化”为最终目标的品牌传播措施,需要大家继续去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在行业趋势下,不断更新化的品牌传播活动,不停留于“传播”表面,不浪费品牌传播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