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资读书会第十六天笔记
今天进入一本新的书《KPI关键绩效指标》,这本书的作者是戴维帕门特。KPI是在人力资源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工具,这本书是关于KPI方法最权威的书籍之一,也是工具方法类人力资源管理书籍的典范。
一、概念性知识和方法论式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队管理百年来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泰勒的科学管理、德鲁克的有效管理者的行为、瑞文斯的行动学习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概念有助我们队管理这件事情有宽泛的了解。然而,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存有疑虑。这些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即便学习了,如何去做还是不知道。
如果大家拿到具体、接地气的方法论,就可以一步一步操作,这样的方法论,或者说叫套路,会更容易上手。比起抽象难以理解的管理学经典理论而言,这些方法论的知识往往更加受到欢迎。比如在科学管理原理,我们发现,科学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经验提炼成标准化、基于最佳实践案例的流程,让工人们按照这个流程去做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理论型、概念性的知识是方法论式知识的基础,但是对于大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学员而言,没有时间也缺乏能力把理论型的知识转化为方法论式的知识,更多学员迫切需要直接学习方法论式的知识,以快速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概念性知识的核心是概念,是逻辑,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而在方法论式知识里,概念仍然存在,精准定义的概念仍然重要,是帮助我们获得统一的对话语言。但更重要的步骤,一步一步怎样做的步骤,通过对这些步骤的理解和反复练习,我们把这些步骤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能够快速高质量的解决问题。
做得多了,我们自己也能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从而成为高手。概念性知识更多需要思考和理解,而方法论式的知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在不同的情景中矫正方法论的适用边界。方法论知识比概念性知识要具体,然而仍然是大量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仍然是抽象的、通用的知识。方法论式知识要变成具体实操的个人知识,仍然需要我们的思考、练习和反思,学习的路,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来都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知识架构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很好的理解什么是方法论知识的案例。这本书中关于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以下核心知识:
1.什么是KPI。
虽然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作者对KPI的定义,KPI的目标,KPI理解中常见的错误等等仍然做了深度研讨。这些分析有助于作者理解什么是KPI。KPI应用太广,有很多误解和错误应用,这些问题在开始讨论步骤之前要做一个澄清。
2.KPI成功的条件。
这里探讨了KPI方案成功的七个基本条件。即便按照下面的六步法严格执行,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还是没法取得预期的结果。
3.成功KPI实施的关键步骤。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现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是第三版,在前面两版中,作者采用了12步的流程,完成这些流程需要16周。在第三版中,作者做了大幅的简化,把12步流程简化成6 步,仍然是16周的时间完成。原有的一些步骤合并,以简化读者的理解。
4.案例和指标库,找到能够反映成功因素的KPI是关键难点。
为了降低读者采取行动的障碍,作者提供6个私营部门、2个非营利部门和2个政府部门关于关键因素研讨会的案例,提供了数十个常见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库,以及上百个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
关于这本书的知识架构,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1.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设计的理想架构。
绩效管理的痛点往往来源于只是走个形式,出了增加人力资源部门的存在感和员工的工作量,并没有任何的效果。
这本书的目的即是在于基于作者长期的咨询经验,把成功的绩效管理的理想步骤勾勒出来,读者可以就自己绩效管理的过程和作者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对绩效管理过程进行重新设计,甚至在这个基础上二次创作,找到自己公司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论。
所以说,一个好的方法论,一定是结果导向的,哪怕过于理想,实施起来不容易,也要指出能够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标准是什么,给大家树立一个标杆。
本书中,从让首席执行官和高管团队做出承诺,到培训内部资源,再到领导并推动变革、确定企业内部运营的关键成功因素等等。抓住了绩效管理的难点在于推动一场成功的组织变革,把组织变革的架构和绩效管理的架构整合在一起,看完之后就让人觉得这个方法是由吸引力的,按照这个方法做下去是有比较大的可能把事情做成的。
2.这本书是建构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并没有向读者展现这些复杂的理论推理过程。
这是这本书在知识设计架构上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由于是面对大众读者,这本书更多聚焦方法论,并没有太多理论推导。但是,简洁的方法论背后并不意味着作者的方法论缺乏理论基础。事实上,这本书有扎实的前人思想根基,并且来源于多个不同领域,包括德鲁克、柯林斯、韦尔奇、哈默、彼得斯等管理学思想家,包括约翰.科特这样的组织变革专家,包括日本精益管理中持续改进的思想等等。这些大师的思想是KPI得以产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