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吼叫: 积极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2022-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莫向身外求

不吼叫孩子不听;吼叫完之后陷入自责,你是否也陷入这样的尴尬中?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经常也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而吼叫孩子是常态。那么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不良行为”形成的因素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因素:

• 一、孩子的状态是成年人内心状态的镜像,成年人内心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忠实地表现出那个样子。

• 二、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孩子会将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带入与自己、与他人、与世 界的互动模式当中。

• 三、孩子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多么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 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

• 四、一个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会花费很多精力去获取成年人的关注,不管这关注是 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种额外的精力则掠夺了孩子发展自我的空间。

• 五、孩子会牺牲自己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来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

六、儿童的自信心来源于生活的独立自主能力,也就是承担责任的能力。

上面我们了解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因素,那么父母怎么控制情绪,做到“不吼不叫”呢?

下面这5个步骤,如果你能做到前两步,基本在很多小问题上就可以控制情绪了。

ABCDE快速控制情绪法则:

• A-自问:内心询问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自己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尝试改变自己的感受?

• B-呼吸:通过3~5次腹部深呼吸,平静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理智找回来;

• C-让自己平静下来:用积极的想法解释孩子的行为,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处理孩子的问题;

• D-明确孩子的需求:尝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需要妈妈的关注,还是希望妈妈陪伴自己;

• E-同理心:与孩子共情,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孩子行为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

下来怎么做,就看你的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