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史的璀璨星辰

保险人如何做到独立思考?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三藏历险记

​美股熔断,朋友圈“见证历史”刷了屏。这其中不乏高手,不过更多的还是跟风。

保险人圈是“跟风”重灾区。小到“白嫖”同业一段朋友圈文案,大到明显是谣言也一样跟风转,比如马云的保额。

正逢最近入职新公司后在工作上有些感触,一并总结反思。如也对你有所帮助,那我就更赚了。

1.

跟风的背后

是缺乏独立思考

上周准备课件,内容涉及“人身保险的分类”。从业快七年的我不假思索,凭经验且未做任何查证就画了下面的图:

乍一看可能未必看出问题所在?如果看出来了,恭喜你。说起来我曾按这个分类做过一份更详细的分类图谱,当时还在圈里小范围流传过。

如果你某度一下人身保险的分类,其首词条里也是这么分的(二级分类略有不同):

可当我信心满满把课件发给各部门审核后,来自产品部一位同事的修改意见让我十分意外:“人身保险分类,请参考银保监会颁布的分类标准。”

我赶紧上监管爸爸网站,结果你猜怎么着?

是的,没有。不论我怎么变着法儿搜索和“人身保险分类”相关的关键词,结果都是没有,或者明显就不是我需要的信息。

难道是这产品部同事口误,不是银保监会而是中保协?于是去中保协网站检索,一样,也没有。

“看来是这同事错了,嘿嘿难得百密一疏。”这么想了之后,心情从困惑变坦然甚至有些得意,一种“没被难住”的浅薄“优越感”

但当和她反馈自己的发现时,她回复的信息让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去看看银保监会的这份文件。”

还附上了一张图:

自然,我按图索骥找到了这份文件。一字不漏认真研读后,确实发现监管爸爸在其中提到了人身保险的分类:

特别感恩这位同事没有直接说“答案”,让我得以体会自己检索并被“打脸”的全过程。心情由困惑、坦然、得意,到惊讶、羞愧,前后不过一小时却回味至此。

可能你会问,保险分类重要吗?

好像也没那么重要。毕竟关于年金保险究竟属不属于人寿保险,很多研究过“《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的人都可能有过困惑。

这里也并不想聊分类,只聊独立思考。

连如此基础、小众的知识点,不同的信息渠道都有信息偏差,何况每天在朋友圈里看的、转的。那些“看上去像真的”,阻挡了真相,让跟风沦为谣言传播的节点。

2.

独立思考重要吗

类似“xxx重要吗?”的问题统一归为“价值观问题”。而价值观问题我一直觉得没有唯一答案,只关乎选择。

跟风挺好,生活中需要跟风。偶尔无脑放空和肆意放纵,也是一种全情投入的生命体验。只是同时我也真切感受到,每跟风一次就会离独立思考又远了一点。

我认为独立思考很重要,我做的不好,在努力学习。

至于为什么重要就不展开了,刚才也说过价值观问题只关乎选择。认同你选择的不需要理由,不认同你选择的不需要理由。这句我没打错,细品。

能分享的是独立思考确能带来的一些体验,至少有三:

“原来真的是这样啊”的成就感!

“下次再也不会忘了”的踏实感!

和在表达时,元神归位般从精神到肉身每寸发肤的愉悦,那是种信息精确输入后精准输出的快感!

3.

如何做到独立思考

我做的并不好。最近有进步,所以总结分享4点反思。这么去做不能保证一定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大概率是走在去那的路上。

1、做自己的旁观者

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对信息跟风而失去判断力?我总结了四种情况:

a.让自己产生“优越感”;

b.能激怒甚至打击“对手”;

c.符合自己的预期或设想;

d.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严格说,彼此之间都有交集,但分开讲显得特别高级。

试着回想最近一次跟风转消息甚至谣言时,是不是符合?比如x安x邦的保险人又出洋相了啊,又比如xx明星身故获赔了x亿保额……怎么破?做自己的旁观者。

拿到信息晚3秒转,假想另一个自己在身边旁观,看自己当时什么状况,是否落入这四种情况?如果是,不妨谨慎。剔除掉信息的情绪价值,或许有助于获得它的事实价值。

2、有选择地读好书

作为最“重”的出版物,从创作到印刷肯定都是最用心的。不过随着出版业发展现在出书很容易,当然也让经典变得更珍贵。

书是思想的沉淀,好书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想。

选择优秀的作者,选择其代表作,选择和自己阶段性工作、生活实践相关性更强的,选择性精读和泛读,是这部分我的四点体会。

3、积累思考框架

所谓思考框架,就是分析一件事物能从哪几个角度出发。得当的思考框架能帮我迅速拓展思路,免于陷入思维陷阱甚至盲从。

企业管理中的5W1H、商业分析里的SWOT、计算机算法里DFS&BFS……都是优秀思考框架的代表。好的思考框架往往广谱适用,所以平时如果遇到了可多积累,经典的可多练习。


4、甄选信息渠道

如果说以上3点难速成,这点可算拿走即用:

尽可能选择更可靠的信息渠道,追根溯源。

比如宏观政策、数据等可查阅相应国家部委官网,行业政策、文件、通知等可查阅行业监管网站,公共健康相关资讯可参考国家卫健委,保险理赔诉讼案例可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多维度商用数据可参考万得、Bloomberg这类专业数据服务商,新且可靠的文献刊物和观点分析尽在知网、万方这类文献检索平台,一些行业的大官媒如“中国银行保险报”其实也是非常好的信息渠道。

简单总结了一些:

对了还有银保监官方科普公众号:保监微课堂。我几乎逢人就推荐,号里科普丰富而亲民,无利益相关才是真正的中立客观。

看到这可能你也发现,这四点好像并非保险人不可。是的,独立思考谁不爱呢?如果你不是保险人也看到这里,感激和欣慰,自己的反思或也于君心有戚戚。

当然,肯定也有吐槽我人身保险分类这种基础题都能错的,一并感谢监督!

号主就是这么个分类都错还敢写公号的人,不过他肯定不会再忘了。

他很确信这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