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第一讲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在路上才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自卑与超越》,这是一本能让你明白内心困惑,转变人生态度的心理学经典书籍。作者将带你认识自卑的真相,并告诉你如何才能改掉自卑心理,活出真实自我,让你的生活更有趣味;看懂自卑,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减少让孩子变得自卑的因素,培养出自信阳光的孩子。

我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用四天的时间为你解读。

第一天,你将听到: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

第二天,你将听到:在心理学中,有哪些正确的克服自卑、寻求心理补偿的方法。

第三天,你将听到:我们在工作和社交中,怎么样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第四天,你将听到:怎么样将克服自卑的方法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让你婚姻和睦,让孩子健康自信。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暗恋一个人很长时间,但是每当你想要去表白的时候,却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心声;在与同事合作的时候,你想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却因为怕别人嘲笑,将自己的想法生生咽回肚子里;你因为自己的身高、工作或者家庭背景与别人相差甚远,而感到悲观无奈,甚至消极逃避……

如果你有上面这些心理动作,那么,这说明你也有过自卑的感觉。说起自卑,很多人觉得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总想把这件事藏起来,就像一个不能见光的秘密,怕人发现。但其实,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那些风光无限的社会名人,都会有自卑的感觉。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曾经因为自己出身于一座小城镇而感到自卑,甚至当他考入大学以后,不敢与女生说话;同样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张越,当年也曾为自己的肥胖而自卑,夏天甚至不敢穿裙子出门。

自卑作为人们最常见的心理活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那如何调节自己,让自己超越自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呢?《自卑与超越》与超越这本书,就会帮你找到答案。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创立了个体心理学,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心理状态的发展历程,被人们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这本《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反对当时心理学界将人从社会中孤立出来,单纯研究人心理的做法,而支持将人心理的变化,与社会和生活相联系起来,更系统化的对人自卑心理的产生以及克服方法进行了探索。这本书在1932年第一次出版,在随后的80多年里,畅销全球各个国家,被誉为“心理学必读的经典书籍”之一。

今天,我将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人人都有,其中的道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拿暗恋这件事来说吧,很多人不敢表白的原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的TA。我们拿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爱人做对比,于是就有了 “配不上对方”的想法,有没有发现,有时暗恋是双向的,两个人明明彼此欣赏对方,可都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而不敢表白。自卑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因为自我评价与理想状态的差距,于是就全盘否定自己,产生了自卑感。

自卑感会带来紧张和压力,影响你的生活,而自己做出不太好的表现又会再次加重对自己的否定,进而陷入自卑中无法摆脱,严重的时候就会转换为焦虑症、抑郁症等。香港传奇巨星张国荣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作为中国80年代娱乐圈最杰出的偶像,张国荣短暂的一生,已足以让无数人羡慕不已。在普通人看来,张国荣受万千粉丝崇拜,他怎么可能有自卑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张国荣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这让他“理想中的自我”变得遥不可及,但另一方面,当时的媒体对张国荣的负面评价从来没有停止,这就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最终导致了自卑和抑郁,最后严重到选择了自杀来获得解脱。

“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差距,是产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理想自我”说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现实形象的评价,但说到底,都是自己内心的冲突,对自己的否定、不接纳,从而形成了人格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又是如何酿成自卑的苦果呢,作者认为:一个人自卑感的高低,跟他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有很大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不习惯与社会进行交流和合作,那么他的自卑感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系呢?其实,我们自己在定位“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社会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人作为一种群居性的动物,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才能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这种影响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人们形成理想自我的过程中。比如,我们都曾想象过,希望自己有一副苗条的身材。而这种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其实是社会大众审美带给我们的印象。社会趋势说“瘦”才是美,因此大家都追求苗条。所以,社会的声音,直接影响我们对“理想自我”的确立。那社会对于人们,有什么最基本的要求呢?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作者总结了三件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第一件事情,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要通过参加工作来获取资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第二件事情,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为了生存下来,我们必须学会合作共赢,这是我们获得生存资源的必然选择,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第三件事情,则是婚姻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让自己得以生存,还需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后代得以延续。

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难题。但个人能力在这三个难题的解决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作者提出,人类社会得以持续的关键就在于合作。通过合作,能够让我们生活下去,不断调整自己,实现自我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学会各种技能。在人与人合作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好的合作关系,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管理,自己的就业、交际和婚姻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有位朋友小明,名牌大学毕业应聘到大公司工作,本来春风得意中,但是当他发现同事对他并没有那么友善,领导也会时不时批评他几句,他立刻对自我有了很多质疑。在心理咨询中,他不断追问心理咨询师,“我是不是不够优秀,所以别人才讨厌我,如果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是否还会碰到类似问题?”由此可见,他因为与众人合作上的不愉快,直接导致了他对自己的不自信。

在我们塑造“理想自我”的过程中,会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作为“完美自我”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将会陷入焦虑不安中,从而产生自卑。作者认为,“自卑感的起源往往是社会适应不良。”在他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因自卑心理而产生的罪犯、问题儿童和精神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与社会合作的能力。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连环杀人案,罪犯将社会名流定为自己谋杀的对象。而当警方将罪犯抓捕归案之后,经过审讯,发现罪犯之所以会连续谋杀社会名流,是源于自己严重的自卑情结。这名罪犯在小时候,受到家里万般宠爱,这让他变得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不知感恩,总是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藐视他人,不屑于合作。但是后来家里突遭变故,自己过去的风光不再,自己无法与他人合作的性格,让这名罪犯在社会生存中屡屡碰壁。让他充满失落感,逐渐演变为严重的自卑情结。在这种自卑情节的驱使下,他开始通过杀害社会名流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且幻想能让自己重新回到受人关注的地位。

在这个案例中,这名罪犯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童年的经历让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这种封闭的思想,让他在进入社会以后,很快被社会边缘化。而童年时期备受人关注的生活让自己形成了高高在上的“理想自我”,这种差距让他感到紧张、挫败和恐慌,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自卑情结。

这种自卑情结也会严重影响婚姻关系。有位因家暴离婚的女性讲述,她的丈夫因为自卑,常常限制妻子的自由,一边花着妻子挣得钱,一边又监视妻子,一个不如意就暴跳如雷,殴打妻子,还经常指责妻子看不起他。后来经过了解知道,这位丈夫从小经常被父亲殴打,这让他对自己产生了过低的评价,他认为没有人爱他,他不值得别人去爱。所以面对妻子时,他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妻子不爱他,于是处处想控制妻子,甚至用极端手段。

我们看每个极端例子背后,原来都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被否定的人生充满了伤痕,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也就能以更包容的心去看待每一个人了,包括自己。在作者看来,对家庭、社会的适应不良,让人们对自己产生过低的评价,这样会拉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从而引发自卑。而引发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从小过度娇惯,这会让人变得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不知感恩,总是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藐视他人,不屑于合作,最终在面对生活时,不知道如何适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之前所说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就存在这种情况,过于平顺的人生经历,让他有了傲慢心,优越感,对旁人不够尊重,导致了后期合作上的不顺畅,自己也陷入了困惑和自卑中。现在社会上经常会报道啃老族,不爱出门不爱社交活动的宅男宅女,也都有这些原因,因为自卑不敢接触社会。

第二是具有生理缺陷。他们由于某种缺陷或疾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认为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自暴自弃,不愿同社会进行合作,这也正是我们呼吁关爱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原因;

第三是一些人在成长的历程中,被长期忽视,甚至打压,没有得到关爱,对外界处于冷漠、敌视的态度。比如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犯人林森浩,在他的成长历程中,自己身边的人总是关心他的成绩,而不关心他内心的声音,这让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爱护和照顾,极度缺乏安全感,最终因自卑形成了强烈的嫉妒心而害人害己。

以上就是《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第一天内容——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我来为你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分析了产生自卑心理的心理学原因。这是因为人们在思想中有两个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如果“理想自我”的标准很高,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自我评价却很低,这样的差距会让人感到失落,产生自卑感。

其次,我们分析了产生自卑心理的社会原因。人需要在与他人合作中建立对自己的认知。如果一个人合作上有问题,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那么,就会拉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让人产生自卑感。

今天解读的是自卑感产生的根源,最后留几个问题,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自卑?你的理想自我是什么样的,你的成长经历中,那些事情导致了你开始否定自己?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明天我们将为你解读在心理学中,有哪些正确的克服自卑 、寻求心理补偿的方法。

哦对了,老师提醒你一下,今天是周一,是兰心书院的读书日。读书日打卡与平时打卡不同,打卡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让朋友免费收听今天的内容哦!兰心书院,愿与你一起分享。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感恩相伴成长。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简介

全书有12个章节,每一章的主题论述都力透纸背,清晰地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动力自身限制,达到对优越感的适度追求,终获得成功。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全部课程 >

精选学习笔记(13)

发表学习笔记

宁静致远

要想克服自卑的心理,必须要正视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19-04-02 10:18

19分享

A.JIAO

(自卑与超越)一个人自卑感的高低,跟他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有很大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不习惯与社会进行交流和合作,那么他的自卑感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2019-04-02 00:14

6分享

Davidhe

自卑,我的确很自卑,特别是自己的衣作打扮,因为没有办法超越自己!看来真的要学习学习了!

2019-04-01 21:59

6分享

我爱我家

自卑感会带来紧张和压力,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自己做出不太好的表现又会再次加重对自己的否定,进而陷入自卑中无法摆脱,严重的时候就会转换为焦虑症、抑郁症等。

2019-04-01 20:59

4分享

吕玉香

“理想自我”“自我评价”的差距是产生自卑的原因!有时把自己看的很高,感觉精力很多,但是有时又会陷入自我评价诶的困惑,感觉瞬间矮了很多,变得迷茫!感觉自卑!

2019-04-01 18:27

5分享

Renny Huang 秀仁

产生自卑心理的社会原因。人需要在与他人合作中建立对自己的认知。如果一个人合作上有问题,无法很好的融入社会,那么,就会拉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让人产生自卑感。

2019-04-01 09:58

8分享

静心

自卑感若不及时纠正,后患无穷。

2019-04-01 09:55

4分享

龚仔兵

你认识自卑的真相,并且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改掉自卑心理,活出真实自我,让你的生活更有趣味;看懂自卑,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减少让孩子变得自卑的因素,培养出自信阳光的孩子。

2019-04-01 07:25

6分享

相信自己 没错

我觉得在有些方面自己足够优秀,甚至比有些所谓的聪明人优秀,但是让我自卑的是,我也确实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与人沟通,导致朋友很少

2019-03-25 21:37

3分享

按部就班

(什么时候产生自悲?)缺钱的时候。

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工资少,要谈恋爱,要准备结婚,买房也不敢想。想要爱情,又想要面包。家中姊妹都是做生意的,那是收入是自己的10倍+,读书无用论由小雨点点变成狂风暴雨。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现在,很幸福!

2018-10-08 08:46

389分享

若溪

“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差距,是产生自卑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理想自我”说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现实形象的评价,但说到底,都是自己内心的冲突,对自己的否定、不接纳,从而形成了人格障碍。

2018-09-24 20:57

207分享

合一

听完高敏感是种天赋,接下来就是自卑心里。连贯起来,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我的确是这种类型,双重人格,又极具矛盾,内外不一,内强外柔,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干扰,却又逐步意识清晰,一点点突破自己的短板。通过学习,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自己,并认识到自己。

2018-09-24 03:44

315分享

Perpetual persistence

自卑与超越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8-09-17 14:08

212分享

回听课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