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陪伴日记

抑郁の碎碎念(自我分析为什么抑郁,找出病灶)

2018-05-03  本文已影响355人  九尾喵丿
文 | 九尾喵丿 图片 | pixabay(网站)

每一篇,写给自己,也写给你。愿文字救赎我,愿文字给予你力量与光明。

情绪反复,情绪反复,接受自己昨天兴致高昂,以为快要好了,兴冲冲想什么时候去上班,今天晾几件衣服都觉得累。刚开始以为是因为抑郁,很少想动,很少锻炼,后来躺床上清晰感觉到身体的沉重。

错过了一位朋友的婚礼,因为,大部分时间昏睡,偶尔醒了改改上一篇文章,看看小视频。改的时候又因为表达出来的文字明白许多。

也不想给她解释了,提到原因,又要解释抑郁症不是不开心不坚强,今天没有那个精力。如果要因为是她的喜事,我要照顾她的情绪,真的做不到。不管了。

人,要是动物,就比较简单了。进化成智人,享受复杂思维、复杂情绪带来的丰富多样等好处,也要接受自己只了解自己很少一部分的事实,大部分复杂难懂。像养育孩子一样,陪伴与理解自己就好

今天看了人体解剖的图,想起杀猪。光肉体,人最终都要去。和别的动物没什么两样。

所以,这点算治愈的点吗o.O?

一边我们要计较,维护自己,一边我们又要大度。这要看什么事了。计较一些事可能有助于建立维护自己的信心,对抑郁好转也是件好事。

我觉得导致我陷入到短期、不同工作经历,还有一个原因是,太过高要求,这点承袭自我的妈妈,是不管实际情况的高要求。还有看不到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部分,只看得到自己没有做到的,和天比高低。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跟我妈妈说我考上重高了,她一眼都不看我,对我说谁考上了市重点。我考上的是县级市的重高。她不知道那时我已经拼尽全力,最高记录晚上十一点睡,第二天4点起。大家在厕所昏黄的灯下,我总是最后一个走,第二天一个人起一个人看教辅。她不知道我冲重高的基础有多薄弱,好多坑需要填。她只关心她只知道我要考好,从不曾想过我的感受如何。现在的我很想对那时的妈妈说,妈妈,你要是知道我当时几近透支地拼命,你就不会这么轻描淡写地提别人谁谁谁了吧。你要是知道我面对学习,这个成果来得真不容易,你还会这么说吗?

当然我不会对她说,因为他们以为我提这些就是在怨。他们觉得那都是小事,他们不管做什么都是因为爱我,只是方式不对。

我现在不怨她对我做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以她当时的认知,作为母亲,她只能做到这个份上。我是她第一个孩子,她又找谁练手呢。而且她自己可能也觉得这是在催我上进,考出去,考得更好,代表以后才更好。

我想,我从她给予我的这点明白了自己内在的教育模式,内在父母对内在小孩经常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剩下的就内在小孩独自面对。同时,因为只有高要求,而没有鼓励,那么我学会的就是挑剔。不断挑剔自己、挑剔别人。

每次我进入新的工作新的学习,第一时间就觉得自己应该做到最好,才能拿出来,不然就焦虑。焦虑对一个过份完美主义的人来说,也是在啃噬实际行动力(执行力)。可能因为行动的积极性被一再泼冷水吧。另一个点是,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目前的结果不满意,对目前自己的能力质疑。持续的焦虑,持续的质疑。这一焦虑一质疑,就是十几年,从高中开始。直到现在我才看明白我的这些故事,当中轮回的原因。

冷静下来回顾这些经历,最需要做的不是什么要求,而是工作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我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学习,达到需要的标准。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我在那次考上重高后,再没有好好解决过问题,大部分是焦虑。可能从考上后,感觉并没有什么nuan用,还是要继续独自面对一群精英同学,还有镇上孩子和县城孩子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家庭的一些事,自己要面对的学习和同学。我唯一的目标是考上大学,不管是什么大学,也没想过本科专科什么专业。所以我在听到有同学考上了本科某专业,但是因为不想读那个专业,选择复读,我觉得诧异。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煎熬,我只有一个目的一个出口:考上,走出去。

我也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对有些人,高考虽然重要,但还没有我那么煎熬,甚至有勇气主动选择复读?人生其实可以很甜,我看到了身边的人甜的人生,所以对于这点,不管别的人说生活就是这样(这样,有时候听起来很中庸很有妥协的味道),我也不屑于跟ta逼逼,不过偶尔会飙一句,你没看到过不代表没有。

我一定是少了什么。因为能力和行动力与忍耐力,我并不比他们差,不然我受不了冲重高的那一年眼里脑子里几乎只有学习那么孤寂又几近透支的日子,查漏补缺对学习的那些安排与贯彻执行,代表我有能力分析分解学习任务,匹配了极强的行动力。

后来看了一些心理书籍,当中恰好讲到一位妈妈带女儿咨询的案例,才知道刚刚考上重高,进入高中,面临着两个大的现实:一进入新环境,适应、融入需要时间;二考重高就相当于打一场战役,必须要有歇息和调整,官方点就是休养生息。所以即使刚开始成绩不怎么好,也是情理之中。逐一调整就好。

那时我不知道,只是面对越来越不懂的课程,内心一落千丈。

曾经年级前几名的好学生突然名次排到几十名、一百多名,这感觉真糟糕。一定是高中太难,初中还能加足马力应付,高中很可能是我的能力跟不上了。

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找谁说。大家平时都嘻嘻哈哈,很少凑一起讨论该怎么学习,好像都各自有各自的方法。

我的家人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到我紧绷的弦,加上上一条,我也不知怎么表达,也没想过可以表达,更不存在交流了。

这有点像,一个人的战斗。

再深入想,为什么同样是高中高考、工作学习,别人会有勇气面对,还充满欢声笑语?为什么我会长年感觉自己独自一人面对呢?

因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没有被我接收爱信号的天线接收到。

一度粗犷,野蛮生长。有的人野蛮生长身边有人陪着,只是态度比较开放。而我野蛮生长是,本来就不怎么管。

讲真,碎碎念这些,我不是没有怨念,不过我也清楚,要走出抑郁,怨完,也要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好选择如何疗愈。

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和感觉不到爱的存在,这两根稻草,的确足以压倒我。一边是赶着往前走,一边是没有爱的世界做支撑(注意:爱是感觉到的爱),可不就是一个人独自往前嘛!不断的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忽视了实际情况、自我感受,长年如此,也很可能偏执疯狂地把自己推向悬崖。又感觉不到爱的存在,相当于前无退路,手边再无抓握(爱是支撑),这已经创造了抑郁的温床,只剩最后的推手说不定就掉下悬崖了。

碎碎念到这儿,我想起电影《爱宠大机密》。最后有个特写镜头,给了那个曾经的流浪宠物头头,兔子。兔子在整部电影中所有的凶狠,追杀打击报复,最终却因为一位小女孩儿抱起它,前一秒挣扎求放开,还在招呼同伴怪他们怎么不救它,后一秒翻白眼儿表现出欲仙欲死的享受:噢~请让我再次怀念人类温暖的怀抱,这次是想念了!这个难以自拔的温柔窝。

当时我很诧异,靠~斗那么凶,最后被小女孩的一个怀抱收服了。人类的怀抱有这么神奇?

不过追根求源,也可以理解。

兔子的恨,兔子所有的凶狠都来自于它曾经也是被宠的宠物,后来被抛弃,才由爱生恨。兔子最想要的,还是

第二点,所有流浪宠物渴望的,还是被主人需要,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抛弃意味着自己对主人再无价值。从这点讲,他们的凶狠也是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

回到我自身,我需要给予自己的,是爱,和被需要,与价值感。

再回到一个人的战斗这点,当我习惯了一个人冷静做决定,也忽略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导致过度冷静。具体表现出来,则是每次大的选择都是外界以为的倡导的,而放弃选我自己想要的,这样的选择多了,最后我也听不到我内心的声音,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试过不喜欢什么,所以一遍遍试。试错对于内心有爱支撑会表达自己的人来说没什么,对于内心爱比较匮乏,又不会表达的人来说,试对了是好事,试错了是坏事。这相当于内在少支撑,对外又没出口,山洪爆发大抵如此。内承不住,外无引流。

关于为什么非要选择喜欢的,有的人却不一定,即使不喜欢,骂骂咧咧,各种抱怨,仍然可以当作生存必要而忍耐一辈子。我以为,这里面仍然是关于爱与被需要 、价值感。当其他的无法选择,对于是否喜欢,就特别敏感,也特别无法忍受不喜欢,因为这是一个出口,唯一想到的出口,可以握在手里的出口。

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也不全是这种情况。但是一点都无法忍受不喜欢,我觉得多少在爱和被需要、价值感这块,确实值得审视。

从做第一个冷静的决定开始,我就想好了牺牲部分感受,麻痹自己,假装不在乎很多事。不,是根本顾不上感受,为了心里好受些,更进一步选择装聋作哑,完全忽视。最终,我与自己的感受失联。

在选文理科的时候,我喜欢文,却选择了理,给自己表面上的理由是不想背,而且据说高中政治不是背就能解决的。深层理由是,我肩上的期望很高,他们虽未明说,但我以为他们是重理的。社会舆论中理科也比较受捧,据说好找工作。我犹豫了下,选了理科。

大学时,我有次机会可以到外语系学习英语。我通过了转系考试,完全可以转过去,我放弃了。我给自己的理由,表面上是不舍得已经处了一阵子的同学。深层理由是那个专业是工科,里面包含的东西多,可以学的多,出来又可以做这又可以做那。我其实是想去外语系学习英语的。

事实证明,我这两次功利的选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因为我的内心根本不认同。它用行动拒绝,学不进去,或者干脆睡觉。这种学不进、睡觉不是我刻意做出来,是我无意识那么做了,是潜意识在表达它抵触我在现实中的选择。但那时我读不懂这类语言,我什么也不知道,意识不到这是问题。更准确地说,那时的我已经犹如打了麻醉剂的困兽,昏昏沉沉,又走不出,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不用说意识到有问题。醉汉,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

后面我就很难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了,开启盲目试错碰撞模式。

回顾分析至此,也就不难理解,抑郁的原因了。抑郁,已经是当下的我支撑的极限。

如果你也抑郁(注:抑郁情绪≠抑郁症),那么不妨也回顾下,找出原因,方便对症下药。

如果暂时做不到,也无妨,我现在能够冷静分析,也经历了好几个月不受控制,接受自己不受控制,情绪反复,根本无心冷静这么久,冷静分析,更多是怨愤这一事实。尊重自己的实际情况。

[抑郁日记]自我分析后的安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