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哲思散文

随笔

2019-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樊晓玲007

我记得贾樟柯在一部电影的花絮中接受采访,他说,他在荒败的小县城混时,有很多机会沦落,变成坏孩子,毁了自己。这是诚实的自白。我在知青岁月中也有太多机会沦丧,破罐子破摔。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年轻人不舒服:这是奴才的思维。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作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这是陈丹青写在贾樟柯所著《贾想》序言中的一段话,看完之后,第一个动作按图片保存。第一个感受,很想把它送给儿子。可是,我知道他并不以为然。

当我们回顾过往,总有很多后怕,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觉得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么多,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那时,对任何大人的建议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永远都是老大,永远正确,大人总是那么low。

然后呢,大坑接小坑,坑坑不断,终于从坑中爬出来,明白一些事理,第一反应就是希望告诉最需要最亲近的孩子。此刻,他们正昂头耍酷装老大。

生生不息,天道好还。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应该是学会自己和自己较劲,而不是和父母、和上司、和同事,或者和周围的环境。

所有的外在坚若磐石,唯一能够松松土的,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有一天,我们开始意识到,能够改变我们,让我们长出隐形翅膀的,只有每天面对的事情。只有它们才是我们握在手中唯一工具时,内心才会坦然而有力量。

它们也许不是现代化的大型收割机,只是锄头镰刀,那也是属于自己的一套工具。春播秋收,每年的收成,全靠它们成全。

人是必须在事上磨,才会有光彩的,否则就是废铁一块。不是我们在成全事情,而是事情在成全我们,它让每个人都露出璀璨的光芒。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少了很多纠结。

挑战写作日更,很多战友对发朋友圈比较抵触,我也是。尤其是写得很烂的时候,就好像猴子的红屁股,明明知道很丑,却还是要展示给大家看。惭愧得紧。

之所以到最后还厚着脸皮发出来,是知道这个动作就是一块磨刀石,无论如何,每天保持在它上面蹭几下,才不至于锈迹斑斑,不堪入目。

这也许就是陈丹青所说的“救自己”,把自己从世俗当中打捞出来,吹吹风,见见阳光,生长得更加健康一点,茁壮一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