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体之光------《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追寻心体之光------《教条式龙场诸生》读后感
王阳明被贬后,发配到万山丛薄,苗獠杂居贵州龙场驿丞,独居在此,潜心悟道,得心学之大成,于是开始龙场讲学。这篇文章就是他提示学生进德修业的教条,犹如今日的校规。王阳明对学生以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这四项规劝犹如心体之光,简单而中肯,当成为致良知的法则,炼心境的准则,我决心以四事相规作为学习阳明心学的努力方向。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这些警句即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细细思之,既然做出了正确地选择,就应坚定地走下去,成人达己,明志立身!在圣贤指引下,克己省察,立下三志:
一是立成事之志。我立志做一名学识足,见闻广的人师,以己之学做学生成长的启蒙者和陪伴者。老师在很多方面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老师的观念和认知无形当中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在与学生相处中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身作则,做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陪伴者。
精彩的人生要有明确的方向。目标明,方向准,动力强。志如明灯,指引方向,给人以力量。人生漫漫,上下求索,唯有明灯,引领前行,或一路高歌,或披荆斩棘。无志如灯灭,极力张目,无路可视。志如舟之舵,马之衔,师不可不弘毅!
二是立圣贤之志。我立志做一名存天理,致良知的明师,以己之能做学生成长的指引者和见证者。志有高低之别,大小之分。“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将近30年的教龄,几经摸爬滚打,对教育的本质看的愈加明了。30年虽然没有多少成就,却还能看到教育应有的样子。用心里的那一份良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做到让教学只为学生服务,让活动只围绕着学生开展。为学生成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不弄虚作假,不曲意迎合,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越简单越快乐。
三是立为善之志。我立志做一名明心体,无私欲的善师,以己之念做学生成长影响者和践行者。志亦分善恶。“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善念,立志为善,达己利人。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真心希望自己能够有滴水穿石的决心,铁杵成针的毅力,积硅步至千里的行动,成为学生心目中心存良知,无私欲,无杂念,值得信赖的友师。
勤学
勤学,是指勤奋努力学习。勤是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跟“懒、惰”相对);学指读书学习。勤学是立志的提升,“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志立便会发奋求学,便会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勤学是一种态度,是恒心与毅力的表现。既定下了学习的方向,就应遵循学习的规则,加入致良知线上学院,就应按照要求去学习,听、读、思、悟、写,这一系列的步骤,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读原文,细读批注,但思悟不足,理解不透。于是坚持每天反复读,反复思,反复悟,每天对文章的理解都在不断的加深,不断的提升,对照之前,只是量的累加,却忽略了质的提升。这几天结合自己的言行得失,撰写每日践行心得,对文章渐渐地感觉透彻、深刻。
改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认识错误是一种勇气,改正错误是一种能力。每日自省,省己之过:“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如是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具备反省能力。每日与性格迥异的学生打交道,能不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每日传道授业解惑,能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日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能不能做到尽心尽责,一丝不苟?每次面对教学干扰,面对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能不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敢于说“不”!
躬身三尺讲台二十余载,也曾经发过光,散过热,为教育做出了一定的奉献和贡献。已过不惑,其真不惑也?近几年来,为晋升,努力拼,奋力干,有成绩,能奉献,又算啥?实实在在的付出,却不敌某人一言!心中百般不满,万般不甘,却不得不低头事权贵。一场大病让我用生命的代价看透了人情的冷暖,心中却活的愈加清晰,愈加明白:一心为名名不来,一味逐利利不至,唯求静心甘做一教书人。愿此心明了,愿此心不浊!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对待同事和朋友,要尽自己的忠爱之心,用委婉恰当的方法,让他们接受正确的建议。
小马是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工作量不足,却不知其害。去年就因工作量不足不能参与评优树先。今年工作量仍不足,学校分给她任务时,她以孩子小为由拒绝了。大家知道后都劝她不要因小失途。
我担任多项工作,工作量远超学校标准。即为小马,也为自己减少工作压力,决定教研组长让给她。即使这样,根据学校要求她还差3-4节课才能达到最高要求。
在我提议后,小马老师的搭档不知是怕小马累着,还是怎么着,她也站出来劝小马,但劝的方向却相反,说:不用管,多上课也没什么用,得不到荣誉什么什么的。这一劝,本来犹豫不定的小马,更不知如何是好了。好在明白事理的老师占据了优势,在老师们的热心解说帮助下,帮小马补全了工作量。
“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我们要做人向善,更要劝人向善。
我对王阳明的四事相规认识比较粗浅,每当克己内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心在事理面前始终无法平静,只能通过不断地沉练,磨练心境,提升修为,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去追寻圣贤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