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敏感的人吗?

2021-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初慧谈心

很多人会因为一些风吹草动,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提前给自己创造了痛苦,你是这样吗?

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她有一次出差,下飞机后,叫了辆车。

因为舟车劳顿,有点疲惫,她上车关门的时候,不小心用力过大,发出了“嘭”的一声。

司机愣了一下,黑着脸看着她,她连忙说了一句“抱歉”。

可对方没有任何回应。

一路上,她小心翼翼观察司机的脸色。

在红绿灯起步时,司机一脚油门踩下去,她觉得是对方在生气。

堵车的时候,更是听见了司机的满口抱怨。

甚至连打个方向盘,都仿佛能感受到对方的愤怒。

她越想越不安,越想越愧疚,正准备在下车的时候,再好好给司机道个歉。

结果快到终点的时候,司机突然温和地与她闲聊了起来,还笑着给她简单介绍了附近的一些人文风景、美食街。

下了车后,对方更是热情地帮她取出行李。

她这才反应过来,虽然自己这一路因为愧疚而忐忑不安,可对方根本把这没当回事。

是自己的内心戏太多,才让自己陷入内耗中,饱受折磨。

很多时候,生活里的苦闷和不幸,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内心敏感的人,往往容易活在别人的看法里,给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哈佛大学的公开课里,有教授曾提出了“3个M”的概念,也就是敏感体质常见三大错误认知。

1.Magnifying(放大)

夸大发生的事情,总喜欢小题大做,认为一次失败,会导致一直失败。

2.Minimizing(极小化)

就像隧道视野一样,只关注极小的一部分,盯着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不放。

3.Making-up(虚构)

无中生有,给自己树立很多假想敌,凡事喜欢往坏的情况去想,过分夸大消极后果。

认知理论里有一个观点:

影响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解释和联想。

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或许不是糟糕的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对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动机过度揣测与解读。

只有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认知,才能改变自己的敏感型体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